三江地区阿中陆缘弧火山沉积作用与古环境恢复

被引:1
作者
彭勇民
汪名杰
罗建宁
机构
[1] 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江苏徐州
[2]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陆缘弧; 火山-沉积物; 熔岩流形态; 沉积环境;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88.211 [];
学科分类号
070901 ;
摘要
岛弧从水下生长到水上其沉积环境也发生了演变 ,西藏东部三江地区中段的情况就是如此 ,厚度大于 1 2 1 0 m的上三叠统哇曲组 (T3w)由弧火山岩夹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组成 ,沉积相自下而上由海底扇发展到河流相。与此相对应的火山熔岩流形态也发生了变化 ,从下而上由块状向块体或枕状体的变化说明这是渐进的浅水环境。综合火山 -沉积物特征的研究 ,表明陆缘弧曾经历了水下浸没的深水环境而后上升到陆上环境的过程
引用
收藏
页码:166 / 171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西藏东部昌都地区三叠纪岩相古地理 [J].
彭勇民 ;
刘家铎 .
古地理学报, 1999, (04) :26-34
[2]   东特提斯板块会聚边缘与岛弧造山作用 [J].
罗建宁,彭勇民,潘桂棠 .
岩相古地理, 1996, (03) :1-15
[3]  
东特提斯地质构造形成演化[M]. 地质出版社 , 潘桂棠等著,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