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嬗变——票据法修改中立法理念的选择

被引:7
作者
王峙焯
机构
[1]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流通性; 无因性; 票据法理念;
D O I
10.16164/j.cnki.22-1062/c.2014.02.031
中图分类号
D922.287 [证券管理法令];
学科分类号
030103 ;
摘要
大陆法系的票据法立法理念经历了以票据汇兑、支付功能为中心到以票据流通为中心的过程,其中包含了法国与德国票据法学者的智慧贡献,同时也为他国提供了票据法研究的范本。比较我国现行《票据法》,其立法理念是以流通为中心,却采用了以安全支付为中心的制度设计,这无疑违背了票据自身的发展规律,也不符合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法律制度应该以其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成为秩序的基础和外在的表现,并要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现有的票据制度框架根本无法完全解释电子票据和票据融资的问题。回归票据流通的本质,遵行票据法思维的特有规律,制定稳定性和可预期性的制度,票据法才有未来。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1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票据法论.[M].赵新华; 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2]  
日本商法论.[M].(日)松波仁一郎著;秦瑞玠;郑钊译述;.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3]  
民法理论与问题研究.[M].林诚二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4]  
票据法.[M].赵新华著;.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
[5]  
法律与革命.[M].(美)伯尔曼(Berman;HaroldJ.)著;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6]   民事权利时间限度的价值判断 [J].
张晓阳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06) :57-61
[7]   日本空白票据规则及对我国的启示 [J].
王艳梅 ;
庞昀曦 .
现代日本经济, 2013, (01) :35-42
[8]   论形上理性权利观 [J].
尹奎杰 .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01) :1-7
[9]   我国票据流通制度之完善与重构 [J].
董翠香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23 (01) :34-39
[10]   论票据关系无因性之否认 [J].
张燕强 .
法商研究, 2007, (04) :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