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北双湖鄂柔地区变质岩和玄武岩的40Ar/39Ar年龄及其意义

被引:21
作者
王立全
潘桂棠
朱弟成
朱同兴
林仕良
李宗亮
机构
[1] 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
关键词
龙木错—双湖缝合带; 绿泥阳起石片岩; 蚀变枕状玄武岩; 40Ar/39Ar年龄测定; 俯冲碰撞作用;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97.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藏北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东段双湖鄂柔地区,获得绿泥阳起石片岩中阳起石矿物的40Ar/39Ar坪年龄为(235·9±2·6)Ma和枕状玄武岩中蚀变辉石斑晶的40Ar/39Ar坪年龄为(232·5±2·4)Ma,两个年龄具有极好的一致性,记录了中三叠世晚期—晚三叠世早期沿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发生俯冲碰撞作用的构造-热事件。羌塘地区中三叠世晚期—晚三叠世早期的俯冲碰撞造山事件使得龙木错—双湖缝合带及其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即北羌塘盆地)转变为前陆盆地,区域上三叠统底部不整合面和底砾岩的发育是碰撞造山作用地质记录的重要标志。绿泥阳起石片岩的原岩主要为富含玄武岩的火山-沉积岩系,绿泥阳起石片岩和蚀变枕状玄武岩具有Ti O2、P2O5、MgO含量较高和LREE富集型、无Eu异常,以及“大隆起”微量元素配分模式和富集Nb、Ta、Ti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较典型的洋岛型碱性玄武岩性质。
引用
收藏
页码:221 / 23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榴辉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J].
李才 ;
翟庆国 ;
董永胜 ;
黄小鹏 .
科学通报 , 2006, (01) :70-74
[2]   藏北依布茶卡地区发现石榴子石蓝片岩 [J].
邓希光 ;
张进江 .
地学前缘, 2005, (03) :89-90
[3]   1∶25万吐错幅、江爱达日那幅、黑虎岭幅、多格错仁幅地质调查成果与进展 [J].
Chengdu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Chengdu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Chengdu Sichuan China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5, (Z1) :34-38
[4]   1∶25万玛依岗日幅地质调查成果与进展 [J].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Jilin University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China .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05, (Z1) :51-56
[5]   青藏高原南羌塘基性岩墙群U-Pb和Sm-Nd同位素定年及构造意义 [J].
李才 ;
和钟铧 ;
李惠民 .
中国地质, 2004, (04) :384-389
[6]   西藏羌塘中部冈玛错-双湖变质带变质变形作用关系研究 [J].
孙宪森 ;
和钟铧 ;
杨继龙 ;
荆龙华 .
矿产与地质, 2003, (S1) :302-306
[7]   西藏双湖地区蓝闪片岩原岩Sm-Nd同位素定年 [J].
李才 ;
李永铁 ;
林源贤 ;
王天武 ;
杨德明 ;
和钟铧 .
中国地质, 2002, (04) :355-359
[8]   羌塘盆地三叠纪岩相古地理及构造控制 [J].
和钟铧 ;
李才 ;
杨德明 ;
刘茂修 ;
武世忠 .
古地理学报, 2002, (04) :9-18
[9]   青藏高原羌塘中部蓝片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J].
邓希光 ;
丁林 ;
刘小汉 ;
Paul A KAPP ;
Michael A MURPHY ;
Craig E MANNING .
岩石学报, 2002, (04) :517-525
[10]   西藏晚三叠世北羌塘前陆盆地构造层序及充填样式 [J].
李勇 ;
王成善 ;
伊海生 .
地质科学, 2002, (01) :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