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激励机制的不相容性及政策选择

被引:8
作者
赵剑峰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退耕农户; 私人承包; 林权; 承包制; 承包经营责任制; 企业体制; 退耕还林工程; 生态林; 经济林; 人工林; 还林; 激励机制;
D O I
10.13778/j.cnki.11-3705/c.2004.03.006
中图分类号
F326.2 [林业];
学科分类号
120302 ;
摘要
<正> 一.退耕还林的政策目标与激励机制 长期以来,由于盲目毁林开荒、陡坡耕种,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长江、黄河中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现象不断加剧,进而使得这些地区的土地生产力以惊人的速度持续衰退。在业已启动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中,涉及面最广、私人部门参与程度最深的工程是退耕还林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的政策目标是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出发,在全国范围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3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1]   中国退耕还林的微观投资激励与政策的持续性 [J].
蒋海 .
中国农村经济, 2003, (08) :30-36
[2]   农村经济组织形态的演变与创新——山东省莱阳市农业产业化调查报告 [J].
周立群 ;
曹利群 .
经济研究, 2001, (01) :69-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