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学视角: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分化和乡村振兴重点

被引:15
作者
刘华芹
机构
[1]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新时代; 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 新型城镇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2.82 [农村社会学]; F320 [方针政策及其阐述];
学科分类号
083304 ;
摘要
卢福营、何花通过对王村"撤村建居"和基层治理方式转换的"过程—事件"分析,考察了当代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城郊村基层治理方式转换的轨迹和影响因素,指出当地从"经社分治"到"经社共治"是在农村基层治理方式已失去适应性,而城镇基层治理方式又尚未获得适应性的特殊社会条件下城郊村基层治理的一种现实选择,实质上是对传统城乡二元基层治理体制的突破与创新。罗士泂、赵旭东借助"文化的抵抗"概念,试图解释河北某村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遭遇的"反复拆建"、"改厕"等事件,指出它们实际上是当地村民发挥自身主体能动性所带来的结果,呼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特别需要充分认识及考虑到农民的自身需求和认知。刘华芹则从类型学的视角,探讨当代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分化和乡村振兴的重点。
引用
收藏
页码:167 / 17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