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及菌株与品种间专化性的研究

被引:3
作者
康必鉴
黎毓干
任佩瑜
张宝棣
黄清珠
邓锡源
机构
[1] 华南农学院植物保护系
关键词
生理小种; 稻瘟病菌; 专化性; 品种间; 广东;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1978—1979年用“中国鉴别品种”鉴定我省8个地区22个县市32个水稻品种上的60个稻瘟菌单孢菌株,区分为7群19个小种。 1980年又鉴定了我省8个地区15个县市22个水稻品种上的48个稻瘟单孢菌株,区分为6群12个小种。 前后合计鉴定我省有7群25个稻瘟菌小种,其中有21个与全国联合试验组统一测定的小种相同(全国至1979年统一鉴定23个省、市、自治区的827个菌株,区分为7群43个小种),在其余4个(ZA3、ZA17、ZB23、ZB27)小种中,1个(ZB27)省农科院已报导[2],另外3个则过去未有报导过。本试验还明确了本省的优势小种为ZG1小种,出现频率最高(1978—1979年频率为50%,1980年为43.8%),这与全国统一鉴定的结果基本一致(全国鉴定结果ZG1小种频率为45.7%)。 我们筛选出“窄叶青8号”和“珍球矮11号”作为我省的辅助鉴别品种,在全国鉴别品种基础上增加这两个辅助鉴别品种,可进一步将优势小种细分为不同致病性的ZG1—1,ZG1—2,ZG1—3三个类型(亚小种),这样更能反映我省小种的实际情况。 我省主要品种与菌株间存在明显专化性。菌株可区分为侵染“窄叶青8号”(包括“新青矮”)而不侵染其他主要品种,以及与此相反,侵染其他主要品种而不侵染“窄叶青”的两大群。品种间的抗谱差异也很大。 试验结果为我省提供了一些可利用于抗病
引用
收藏
页码:33 / 4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广东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 [J].
霍超斌 ;
刘智英 ;
周亮高 .
广东农业科学, 1980, (03) :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