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深水区含油气盆地有效烃源岩的发育规律和控制因素

被引:6
作者
黄俨然 [1 ,2 ]
张枝焕 [1 ,2 ]
李友川 [3 ]
李文浩 [1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天然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
[3]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研究总院
关键词
深水盆地; 被动大陆边缘; 盆地演化; 烃源岩特征; 全球; 南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全世界现有60多个国家正在进行深水油气勘探,效果显著的地区主要位于被动陆缘盆地。将被动陆缘盆地划分为克拉通内断坳盆地、原洋裂谷盆地、板缘漂移期无陆源碎屑盆地以及板缘漂移期陆源碎屑盆地等四种类型,其构造演化类型基本可分为断陷-坳陷型或断陷-漂移型两种,它们都以断陷期发育的湖相烃源岩为主,在断陷晚期和漂移期则主要发育近海三角洲和海陆过渡相烃源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在被动陆缘深水盆地,纯海相烃源岩发育的可能性相对较低。南海地区是多个微板块拼合、增生和重新组合所形成的,构造环境复杂,其深水区烃源岩形成的环境也多种多样,从湖相、近海三角洲相、海陆过渡相到海相都有发育,但海相的较为少见。海陆过渡相烃源岩的发育主要取决于陆源物质的供给,而海相烃源岩的发育则主要受原始生产力大小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15 / 21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海相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影响因素 [J].
倪春华 ;
周小进 ;
王果寿 ;
杨帆 ;
刘运黎 .
海相油气地质, 2009, 14 (02) :20-23
[2]   南海北部陆缘盆地与坎坡斯盆地深水油气地质条件的对比 [J].
马玉波 ;
吴时国 ;
袁圣强 ;
董冬冬 ;
付彦辉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8, (04) :101-110
[3]   世界著名深水油气盆地的构造特征及对我国南海北部深水油气勘探的启示 [J].
周蒂 ;
孙珍 ;
陈汉宗 .
地球科学进展, 2007, (06) :561-572
[4]   全球深水油气勘探简论 [J].
吕福亮 ;
贺训云 ;
武金云 ;
孙国忠 ;
王根海 .
海相油气地质, 2006, (04) :22-28
[5]  
世界深水勘探特点及中国深水勘探现状分析[J]. 陈春峰.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S6)
[6]   世界深水油气勘探进展与我国南海深水油气前景 [J].
吴时国 ;
袁圣强 .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05, (06) :693-699+714
[7]   中国海相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 [J].
张水昌 ;
张宝民 ;
边立曾 ;
金之钧 ;
王大锐 ;
张兴阳 ;
高志勇 ;
陈践发 .
地学前缘, 2005, (03) :39-48
[8]   深水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 [J].
陈建文 .
海洋地质动态, 2003, (08) :38-41+59
[9]   国外深水领域油气勘探新进展及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油气勘探潜力 [J].
杨川恒 ;
杜栩 ;
潘和顺 ;
刘铁树 .
地学前缘, 2000, (03) :247-256
[10]  
Characterisation of oil and potential source rocks in the northeastern Song Hong Basin, Vietnam: indications of a lacustrine-coal sourced petroleum system[J] . Henrik I. Petersen,Hans P. Nytoft,Lars H. Nielsen.Organic Geochemistry . 2004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