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典型叠合盆地与油气成藏研究新进展——以塔里木盆地为例

被引:5
作者
金之钧
王清晨
机构
[1] 北京 100029
[2]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100083
[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关键词
叠合盆地; 塔里木盆地; 成盆; 成烃; 成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13 [石油、天然气];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我国的含油气沉积盆地以经历过多次构造与沉积叠加为特征,可用“叠合盆地”去统称那些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原型盆地叠加或复合在一起的盆地.这些盆地的特性可概括为“多期成盆、多期改造、多套烃源岩、多次生排烃、多期运聚散”.针对叠合盆地的特性,应用波动分析方法进行“成盆-成烃-成藏”过程分析,建立油气成藏体系理论将有助于提高此类盆地的油气勘探效率.以塔里木盆地为例,重点介绍当前在成盆、成烃及成藏研究过程中的重大进展.成盆研究进展有:(i)地球物理综合剖面揭示了塔里木板块向天山造山带的“层间插入消减”以及具有东西分段特征;(ii)沉积-地球化学综合剖面研究成果揭示了库车坳陷中新生代的演化阶段及盆地性质;(iii)野外调查及应力恢复结果显示,第四纪以来库车坳陷处于天山挤压隆升后的浅层重力伸展阶段.成烃研究进展有:(i)建立了海相碳酸盐岩优质烃源岩发育的环境指标;(ii)确立了有效碳酸盐岩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下限.成藏研究进展有:(i)建立起适应不同条件下流体包裹体古压力与古温度确定方法;(ii)通过油源对比分析,指出轮南、塔河地区的原油可能源于中上奥陶统源岩;(iii)对轮南地区不同时代储层石油包裹体进行分期并探讨其形成时间.
引用
收藏
页码:1 / 12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天山造山带基底结构的有限差分研究[J]. 赵俊猛,王清晨,段永红,嘉世旭,徐杰,杨桌欣,潘淑珍.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1)
[2]  
库车坳陷白垩纪沉积层序构成及充填响应模式[J]. 林畅松,王清华,肖建新,王国林,丁孝忠,纪云龙.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1)
[3]  
库车坳陷节理和剪切破裂发育特征及其对区域应力场转换的指示[J]. 张仲培,王清晨.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1)
[4]  
塔里木盆地南缘冲断带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地质特征[J]. 周新源,罗金海,王清华.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1)
[5]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及其油气运聚效应[J]. 曾联波,谭成轩,张明利.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1)
[6]  
塔里木盆地多期盐构造与油气聚集[J]. 汤良杰,金之钧,贾承造,皮学军,陈书平.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1)
[7]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底部富有机质层段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J]. 陈践发,孙省利,刘文汇,郑建京.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1)
[8]  
烃源岩生烃演化过程TOC值的演变及其控制因素[J]. 钟宁宁,卢双舫,黄志龙,张有生,薛海涛,潘长春.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1)
[9]  
碳酸盐岩气源岩有机质丰度下限研究[J]. 薛海涛,卢双舫,钟宁宁.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1)
[10]  
北华北中上元古界烃源岩发育环境及其控制因素[J]. 鲍志东,陈践发,张水昌,赵洪文,张清海,李燕.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