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柳杉林生物量及其土壤碳动态分析

被引:31
作者
段文霞 [1 ]
朱波 [2 ]
刘锐 [3 ]
陈实 [4 ]
周玉平 [5 ]
陈放 [1 ]
机构
[1]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2] 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3]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4]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5] 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
关键词
人工柳杉林; 生物量; 土壤有机碳; 碳汇;
D O I
10.13332/j.1000-1522.2007.02.009
中图分类号
S791.31 [柳杉];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四川彭州为典型案例,采用材积源生物量法和土壤剖面分析方法,对栽植5、10、17、22和26年的人工柳杉林生物量及其土壤碳动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柳杉林的生物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增长而增加,但与林龄并不呈线性相关.柳杉林的碳储量变化与林木生物量的增长趋势完全一致,5、10、17、22和26年柳杉林的碳储量分别为19.8、67.58、5.8、162和275 t/hm2.林下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的平均值随年份的延长而逐渐上升,土壤不同层次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表现为:0~10 cm>10~30 cm>30~50 cm>50~70 cm,但集中分布于50 cm以内.土壤有机碳表聚系数随林龄增长而减小,从5年期到26年期依次分别为14.8、9.68、8.85、5.27和3.86,表明了林木根系对土壤深层有机碳积累的有力贡献.5、10、172、2和26年的柳杉林土壤碳储量分别为80.4、106、126、164和210 t/hm2.人工柳杉林具有庞大的地上生物量和土壤碳库.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59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杉木人工林土壤可溶性有机质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 [J].
王清奎 ;
汪思龙 ;
冯宗炜 .
生态学报, 2005, (06) :1299-1305
[2]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柳杉种群种内和种间竞争 [J].
张欣 ;
杨淑贞 ;
赵明水 ;
李令键 ;
刘亮 ;
陈小勇 .
农村生态环境, 2004, (04) :10-14
[3]   湖南会同杉木人工林生态系统碳素密度 [J].
田大伦 ;
方晰 ;
项文化 .
生态学报, 2004, (11) :2382-2386
[4]   天目山柳杉群落结构及其更新类型 [J].
夏爱梅 ;
达良俊 ;
朱虹霞 ;
赵明水 .
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4, (01) :46-52
[5]   闽东柳杉人工林经营密度与生长关系的研究 [J].
朱慧 ;
洪伟 ;
吴承祯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4, (01) :51-55
[6]   柳杉生长过程分析及生长阶段划分 [J].
张卓文 .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3, (02) :46-51
[7]   环境因素对天目山柳杉树轮δC方位分布的影响 [J].
邓自旺 ;
钱君龙 ;
屠其璞 ;
濮培民 ;
黄纯朴 ;
柯善哲 ;
黄耀生 ;
唐劲松 ;
柯晓康 ;
不详 .
植物生态学报 , 2003, (01) :93-98
[8]   速生阶段杉木人工林碳素密度、贮量和分布 [J].
方晰 ;
田大伦 ;
项文化 .
林业科学, 2002, (03) :14-19
[9]   名古屋风景林凋落物和凋落叶养分含量季节动态的研究 [J].
薛立 ;
薛达 ;
罗山 .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03) :359-365
[10]   杉木根桩分解过程及几种主要营养元素的变化 [J].
黄志群 ;
廖利平 ;
高洪 ;
汪思龙 ;
于小军 .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01) :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