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北里松花岗岩中暗色包体的岩浆混合成因

被引:50
作者
朱金初 [1 ]
张佩华 [1 ]
谢才富 [1 ]
张辉 [2 ]
杨策 [1 ]
机构
[1] 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关键词
花岗岩; 暗色包体; 岩浆混合; 岩石成因论; 里松; 南岭;
D O I
10.19700/j.0379-1726.2006.05.005
中图分类号
P588.1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桂东北姑婆山地区的里松花岗岩中,暗色包体广泛分布,包体的形貌、结构构造和矿物学特征表明,它们是岩浆快速冷凝结晶产物;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说明它们属钾玄岩系列,其源岩具OIB型微量元素特征;包体与寄主花岗岩中锆石U-Pb年龄的相同性,排除了来源于深部固体岩石熔融残留体或浅部围岩捕虏体的可能性,而两种岩石化学成分、岩石结构暗色包体和寄主花岗岩在岩石结构和全岩Sr-Nd同位素组成方面的明显差别性,又排除了同源包体或析离体、堆积体的可能性。里松花岗岩在很多地质-地球化学特征上都介于里松暗色包体和姑婆山主体花岗岩之间,里松暗色包体的总体特征显示了岩浆混合成因,是里松暗色包体岩浆与姑婆山主体花岗岩岩浆发生混合时不完全混合的残留物。
引用
收藏
页码:506 / 516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南岭西段花山-姑婆山侵入岩带锆石U-Pb年龄格架及其地质意义 [J].
朱金初 ;
张佩华 ;
谢才富 ;
张辉 ;
杨策 .
岩石学报, 2006, (09) :2270-2278
[2]   南岭西段花山——姑婆山A型花岗质杂岩带: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岩石成因 [J].
朱金初 ;
张佩华 ;
谢才富 ;
张辉 ;
杨策 .
地质学报, 2006, (04) :529-542
[3]   微粒花岗岩类包体的成因 [J].
王德滋 ;
周新民 ;
徐夕生 ;
姚玉鹏 .
桂林冶金地质学院学报, 1992, (03) :235-241
[4]   关于广西姑婆山-里松岩体的定(侵)位年龄和冷凝历史的探讨 [J].
张德全 ;
王雪英 ;
孙桂英 .
地质论评, 1985, (03) :232-239
[5]  
富钟贺矿物志[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编, 1965
[6]   THE MAGMA MIXING ORIGIN OF MANTLED FELDSPARS [J].
HIBBARD, MJ .
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1981, 76 (02) :158-170
[7]  
Geochemistry of eocene calc-alkaline volcanic rocks from the Kastamonu area, Northern Turkey[J] . Angelo Peccerillo,S. R. Taylor.Contributions to Mineralogy and Petrology . 197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