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叠-三叠系界线层的牙形刺与生物地层界线

被引:25
作者
王成源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二叠-三叠系界线,牙形刺,长兴,HindeodusparvusMorphotype1,生物地层界线,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
D O I
10.19800/j.cnki.aps.1995.02.001
中图分类号
Q911 [普通古生物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研究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时,应严格地将事件地层界线与生物地层界线区分开来。而定义生物地层界线时,也不应与“过渡层”或“混生层”的概念相连。在浙江长兴煤山,“界线粘土”层的底界,应为事件地层界线,界线层2的中部应为生物地层界线,比事件地层界线高15cm。二叠-三叠系生物地层界线应以HindeodusparousMorphotypel的首次出现为准。在H.parvusM.1缺乏的地区可以Clarkinachangxingensis,C.deflects,C.dicerocarinata,Clarkinasp.nov,Hindeoduslatidentatus,H.typicalis.H.changxingensissp.nov等种的绝灭和HindeodusparvusM.2,H.turgidus,Ophiceras,Claraiawangi首次出现作为确定二叠-三叠系生物地层界线的辅助标准。这一生物地层界线恰在连续的单相地层中,完全符合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的要求。因此长兴煤山忠心大队剖面是世界上最好的二叠-三叠系全球界线层型剖面点(GSSP)。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51+265-267
页数:2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对《西藏色龙西山色龙群的时代及二叠系与三叠系的界线》一文的质疑 [J].
王志浩 ;
陈楚震 ;
廖卓庭 .
地层学杂志, 1993, (03) :237-239+223
[2]   江苏镇江Hypophiceras层中的二叠纪牙形石及其意义 [J].
杨守仁 ;
王新平 ;
郝维城 ;
段金英 .
科学通报, 1993, (16) :1493-1497
[3]   西藏色龙西山色龙群的时代及二叠系与三叠系的界线 [J].
夏凤生 ;
章炳高 .
地层学杂志, 1992, (04) :256-263+325
[4]   浙江长兴地区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层型研究 [J].
盛金章 ;
陈楚震 ;
王义刚 ;
芮琳 ;
廖卓庭 ;
江纳言 .
地层学杂志, 1983, (04) :245-257
[5]   湖北利川早三叠世牙形刺 [J].
王志浩 ;
曹延岳 .
古生物学报, 1981, (04) :363-375+401
[6]   四川江油、北川地区三叠纪牙形刺 [J].
王志浩 ;
戴进业 .
古生物学报, 1981, (02) :138-152+195
[7]   我国西南地区三叠系的下界 [J].
陈楚震 .
地层学杂志, 1978, (02) :160-162+159
[8]  
全国地层会议学术报告汇编[M]. 科学出版社 , 全国地层委员会编,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