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辅助蒸汽吞吐开采超稠油机理——以王庄油田郑411西区为例

被引:45
作者
陶磊 [1 ,2 ]
李兆敏 [1 ]
张凯 [3 ]
王勇 [1 ]
张继国 [4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
[2]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 Heriot-Watt
关键词
超稠油; 二氧化碳; 溶解度; 降粘; 体积系数; 界面张力;
D O I
10.13673/j.cnki.cn37-1359/te.2009.01.016
中图分类号
TE357.4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在测定超稠油粘温特性的基础上,利用PVT高压物性实验装置测定了二氧化碳在王庄油田郑411西区超稠油中的溶解能力、二氧化碳对超稠油的溶胀和降粘作用,以及二氧化碳与超稠油的界面张力。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超稠油的粘度急剧下降;溶解二氧化碳后超稠油体积明显增大,体积系数最大可达1.311m3/m3;二氧化碳对超稠油的降粘效果明显,且在低二氧化碳溶解度下降粘效果极为明显,当其溶解度超过50sm3/m3时,降粘率超过96%;二氧化碳与超稠油体系的界面张力随压力的增加而减小,当压力大于25MPa时,界面张力趋于稳定。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对前人的部分研究成果进行了修正,确定了适用于郑411西区超稠油的粘度、溶解度和体积系数的计算公式,其中超稠油粘度计算公式的判定系数为0.993,CO2在超稠油中的溶解度和油气混合物粘度计算公式的相对平均误差为5%,达到了较高的精度。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4+114 +114-11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二氧化碳混相驱数值模拟结果的主要影响因素 [J].
宋道万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8, (04) :72-74+115
[2]   油藏条件下溶解CO2的稀油相特性实验研究 [J].
李振泉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 (03) :43-45+48
[3]   利用CO2改善韦5稠油油藏开采效果 [J].
梁玲 ;
程林松 ;
李春兰 .
新疆石油地质, 2003, (02) :155-157+188
[4]   大芦湖油田樊124块地层油与二氧化碳最小混相压力的确定 [J].
李向良 ;
郭平 ;
李焕臣 ;
李雪松 .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002, (06) :62-63+1
[5]   深层稠油油藏CO2吞吐采油工艺试验 [J].
张红梅 ;
安九泉 ;
吴国华 ;
王水生 .
石油钻采工艺, 2002, (04) :53-56+84
[6]   商13-22单元CO2驱室内实验研究 [J].
李振泉 ;
李相远 ;
袁明琦 ;
黄代国 ;
张国刚 .
油气采收率技术, 2000, (03) :9-11+5
[7]  
采油工程方案设计.[M].张琪;万仁溥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8]  
聚合物和二氧化碳驱油技术.[M].刘一江等编;.中国石化出版社.2001,
[9]  
三次采油概论.[M].陈铁龙编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