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风、气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产量及生态效应的影响

被引:16
作者
刘晶 [1 ]
陈颖 [1 ]
袁远峰 [2 ]
罗林 [3 ]
机构
[1] 贵州大学农学院
[2] 赤水市农业局
[3] 贵州省赤水市元厚镇农业服务中心
关键词
玉米; 大豆; 间作; 密度; 带型配王;
D O I
10.13605/j.cnki.52-1065/s.2008.02.003
中图分类号
S513 [玉米(玉蜀黍)];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试验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光、风、气对玉米大豆间作群体产量及生态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与大豆间作增加了作物的边行效应,有效地改善了田问的通风、透光条件,增大了叶面积系数,提高了光能利用率,从而提高了作物的产量。在风速增加,CO2供应充足条件下,带型配置为2:3、2:4,玉米密度为42000~54000株/hm2的处理中,光能利用率较高;玉米大豆间作复合群体中由风、光、气所形成的特有的农田小气候环境表现良好。
引用
收藏
页码:13 / 1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玉米与大豆间作方式的初探 [J].
张仕新 .
耕作与栽培, 2003, (04) :7-7
[2]   玉米大豆间作复合群体优化配置与生产力研究 [J].
陈颖 ;
邹超亚 .
资源科学, 1999, (04) :78-82
[3]   玉米大豆间作行比的评价与光合份额研究 [J].
乐光锐,王尔明,徐元刚 .
贵州农业科学, 1995, (03) :18-22
[4]   玉米大豆间作群体结构与生产力探讨 [J].
邹超亚 ;
陈颖 .
耕作与栽培, 1991, (06) :1-5+21
[5]   大豆玉米间作方式的研究 [J].
姚云昌 ;
张俊珍 .
山西农业科学, 1988, (09) :10-11
[6]   玉米间作大豆的产量效益、土壤养分平衡及经济效益的研究 [J].
李凤超 ;
李增嘉 ;
陈雨海 ;
于洪欣 .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1988, (01) :9-17
[7]   玉米、大豆不同组合形式对产量与地力的影响 [J].
吴善堂 ;
邹超亚 ;
赵晓鸥 ;
王亚平 .
耕作与栽培, 1986, (06) :10-14
[8]   玉米大豆不同结构形式的间作研究 [J].
王世军 .
贵州农业科学, 1984, (05) :15-18
[9]  
植物生理学[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王忠主编,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