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探空资料部分等压面位势高度订正

被引:8
作者
阮新 [1 ]
熊安元 [1 ]
胡开喜 [1 ]
梁秀慧 [2 ]
王志文 [3 ]
杨燕茹 [1 ]
邹凤玲 [1 ]
机构
[1] 不详
[2] 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3] 不详
[4] 河北省气象局
[5] 北京市气象局
[6] 不详
关键词
探空资料; 位势高度; 订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12.2 [高空气象探测、高层大气探测];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中国高空探测历史资料进行静力学检查发现,1963年前900,800,80 hPa和60 hPa位势高度记录错误率异常偏高,20世纪70年代中期个别站250 hPa和70 hPa位势高度记录错误率也异常偏高。通过对中国高空观测规范历史沿革的分析和资料验证,指出受当时计算条件所限,这些等压面上的位势高度是在其他规定等压面的位势高度查表计算完成后,利用时间高度曲线通过人工插值估算获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易产生较大误差,因而错误率异常偏高。该文提出依据静力学原理重新计算这些等压面位势高度记录的订正方案,并进行效果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比较精确地还原台站观测时对位势高度的正确计算,错误资料订正后,相关高度静力学余差序列趋向均一,订正方案合理、有效。
引用
收藏
页码:257 / 267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北京2009年“1101”暴雪的形成机制 [J].
叶晨 ;
王建捷 ;
张文龙 .
应用气象学报, 2011, (04) :398-410
[2]   2009年6月3~4日黄淮地区强飑线成熟阶段特征分析 [J].
孙虎林 ;
罗亚丽 ;
张人禾 ;
刘黎平 ;
王改利 .
大气科学, 2011, 35 (01) :105-120
[3]   59型与L波段探空仪温度和位势高度记录对比 [J].
马颖 ;
姚雯 ;
黄炳勋 .
应用气象学报, 2010, 21 (02) :214-220
[4]   2007年夏季我国深对流活动时空分布特征 [J].
祁秀香 ;
郑永光 .
应用气象学报, 2009, 20 (03) :286-294
[5]   2000年以来云南4次强降雪过程的对比分析 [J].
张腾飞 ;
鲁亚斌 ;
张杰 ;
普贵明 ;
周国莲 .
应用气象学报, 2007, (01) :64-72
[6]   L波段探空仪温度资料误差分析 [J].
陶士伟 ;
陈晓红 ;
龚建东 .
气象, 2006, (10) :46-51
[7]   全球观测资料质量监视评估 [J].
陶士伟 ;
张跃堂 ;
陈卫红 ;
陈晓红 .
气象, 2006, (06) :53-58
[8]   北京连续降雪过程分析 [J].
王迎春 ;
钱婷婷 ;
郑永光 .
应用气象学报, 2004, (01) :58-65
[9]   中国历史探空资料中的一些过失误差及偏差问题 [J].
翟盘茂 .
气象学报, 1997, (05) :52-61
[10]   青藏高原夏季中尺度强对流系统的时空分布 [J].
江吉喜,项续康,范梅珠 .
应用气象学报, 1996, (04) :473-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