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与血压关系的研究

被引:83
作者
王文绢
王克安
陈春明
曹若湘
白雅敏
马林茂
任振营
牛振华
高权
机构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崇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北京,北京,北京,北京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体重指数; 高血压; 儿童青少年; 分类标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179 [儿童、少年卫生];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目的 阐明北京地区7~15岁儿童青少年体重指数(或体质指数,BMI)与血压的关系,并为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GOC)提出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分类标准是否能够敏感区分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组的血压值提供交叉验证的依据。方法 2000年4~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对北京地区5155名6~15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肥胖流行特点及其危险因素的横断面调查。按照WGOC推荐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分类标准建议,以及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的儿童高血压标准诊断儿童高血压,采用Person相关分析、t检验、X2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其中7~15岁4982名研究对象的资料。结果(1)在控制了年龄、性别的影响后,7~15岁儿童青少年的BMI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独立正相关[偏相关系数(r)检验P<0.0001,BMI与SBP、DBP的偏r分别为0.323 87和0.245 88;(2)SBP值、DBP值都是肥胖组>超重组>正常体重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3)正常体重、超重、肥胖组间高SBP率、高DBP率、高血压患病率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值<0.0001),与正常体重组相比,超重、肥胖组患高血压的相对危险度(RR)分别为2.96和4.85。超重组和肥胖组的高血压患病率分别高达19.70%和24.22%。(4)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和体重对SB
引用
收藏
页码:22 / 2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2 条
  • [1] Adiposity in childhood predicts obesity and insulin resistance in young adulthood
    Steinberger, J
    Moran, A
    Hong, CP
    Jacobs, DR
    Sinaiko, AR
    [J]. JOURNAL OF PEDIATRICS, 2001, 138 (04) : 469 - 473
  • [2] The effects of birth weight and postnatal linear growth retardation on blood pressure at age 11-12 years. Walker SP, Gaskin P, Powell CA, et 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 .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