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与正常品种“农垦58”在pmsl区段无育性基因分离

被引:18
作者
王风平
梅明华
徐才国
张启发
机构
[1]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3] 武汉
[4] 武汉
关键词
RFLP; 基因定位; 连锁分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 [按米的粘性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系由正常品种“农垦58”(Oryza sativa L.ssp.japonica)自然突变产生。为弄清该突变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曾用覆盖整个水稻基因组的300余个RFLP探针对农垦58S和“农垦58”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到了7个具多态性的探针,其中2个探针RG30和RZ626正好落在第7染色体上以前定位的光敏核不育基因pmsl所在的区段。以这两个标记对农垦58S/“农垦58”组合F2随机群体140单株进行了RFLP分析,按RFLP基因型分组对育性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这2个标记位点与此群体中引起育性分离的位点无连锁关系。说明由正常“农垦58”变为光敏核不育农垦58S的突变基因不在pmsl区段。
引用
收藏
页码:922 / 925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晚粳光敏核不育系与常规晚粳品种杂交F、F和BF育性的遗传行为 [J].
靳德明 ;
李泽炳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1, (02) :136-144
[2]   农垦58S光敏感雄性不育基因的染色体定位 [J].
张端品 ;
邓训安 ;
余功新 ;
林兴华 ;
谢岳峰 ;
李泽炳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990, (04) :407-419
[3]   晚粳自然两用系选育及应用初报 [J].
石明松 .
湖北农业科学, 1981, (07) :1-3
[4]  
光敏感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机理与应用研究[M]. 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 李泽炳主编, 1995
[5]   GENETIC DIVERSITY AND DIFFERENTIATION OF INDICA AND JAPONICA RICE DETECTED BY RFLP ANALYSIS [J].
ZHANG, QF ;
MAROOF, MAS ;
LU, TY ;
SHEN, BZ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92, 83 (04) :495-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