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沟壑区林地水文生态效应

被引:11
作者
陈杰 [1 ]
刘文兆 [1 ]
张勋昌 [2 ]
侯喜禄 [1 ]
胡梦珺 [3 ]
王兵 [4 ]
机构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2] USDA-ARS Grazinglands Research Laboratory,El Reno
[3]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4]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关键词
丘陵沟壑区; 林地; 水土保持; 土壤水分;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714.7 [森林水土保持];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090707 ; 0910 ;
摘要
根据安塞水土保持试验站1993~2002年林地径流小区的降雨产流产沙的定位观测资料及2002年土壤含水量资料,分析了不同树种对坡面尺度降雨产流产沙及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场降雨径流小区的产流量、产沙量与降雨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场降雨产流量和产沙量与降雨量和最大30min雨强的乘积呈正相关,与植被覆盖度呈负相关,场降雨产沙量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为0.253,各处理场降雨产流量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的变化范围为0.465~0.723,均达到了极显著的水平(P<0.01)。同时,各树种均具有良好的减流减沙功能,与农地相比,年均产流量和产沙量分别减少4.8%~52.9%和26.8%~86.0%;沙棘纯林及其混交林的减流减沙效益优于油松纯林。同时,沙棘纯林及其各混交林在造林初期就表现出良好的减流减沙效益,随着树龄的增长,其作用更加明显;而油松纯林在造林初期作用不明显,甚至出现产流量和产沙量大于农地的现象,但随着树龄的增长,减流减沙作用逐渐呈现并增大。沙棘纯林及其混交林30cm以下土壤含水量在整个生长季中均呈递减趋势,生长季初(4月份)土壤含水量最高,而生长季末(10月份)降到最低值。2002年沙棘纯林的耗水深度为220cm,而其混交林的耗水深度达到300cm。同时,在整个生长季节中,沙棘纯林及其混交林整个剖面平均土壤含水量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表现为:沙棘×杨树<沙棘<沙棘×油松。
引用
收藏
页码:2954 / 2963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20 条
[1]   黄土区深层土壤干燥化与土壤水分循环特征 [J].
陈洪松 ;
邵明安 ;
王克林 .
生态学报, 2005, (10) :2491-2498
[2]   黄土区森林植被对坡面径流和侵蚀产沙的影响 [J].
张晓明 ;
余新晓 ;
武思宏 ;
魏天兴 ;
张学培 .
应用生态学报, 2005, (09) :1613-1617
[3]   黄土裸坡土壤侵蚀过程研究 [J].
王占礼 ;
王亚云 ;
黄新会 ;
牛振华 .
水土保持研究, 2004, (04) :84-87
[4]   黄土区坡面与小流域植被变化的水文效应分析 [J].
李怀恩 ;
赵静 ;
王清华 ;
吴胜德 ;
刘宏志 .
水力发电学报, 2004, (06) :98-102+97
[5]   降雨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对流域径流和泥沙模拟影响研究 [J].
张雪松 ;
郝芳华 ;
张建永 .
水土保持研究, 2004, (01) :9-12
[6]   黄土高原土壤干层对生态环境建设的影响 [J].
赵景波 ;
周旗 ;
侯甬坚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 (04) :93-97+109
[7]   黄土丘陵半干旱区人工沙棘林水土保持和土壤水分生态效益分析 [J].
陈云明 ;
刘国彬 ;
侯喜录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11) :1389-1393
[8]   黄土高原刺槐林间伐改造研究 [J].
王克勤 ;
王斌瑞 .
应用生态学报, 2002, (01) :11-15
[9]   黄土高原森林植被对陆地水循环影响的研究 [J].
李玉山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5) :427-432
[10]   植被建设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J].
代亚丽 ;
蔡江碧 ;
王宏丽 .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0, (06) :13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