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北川以北段的基本特征

被引:45
作者
李传友 [1 ]
叶建青 [2 ]
谢富仁 [3 ]
郑文俊 [1 ]
韩用兵 [2 ]
刘玉法 [4 ]
王伟涛 [1 ]
魏占玉 [1 ]
赵冬 [2 ]
马保起 [3 ]
任俊杰 [3 ]
机构
[1]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国家地震活动断层研究中心
[2] 浙江省地震局
[3]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4] 四川省地震局
关键词
汶川MS8.0地震; 地表破裂; 同震位移; 逆冲; 右旋走滑;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315.2 [地震与地球构造];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北川-青川间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的野外地质调查表明,在这一段内主要存在一条地震地表破裂带,总体沿北川-青川断裂带分布。沿黄家坝、陈家坝、桂溪、平通、南坝、石坎等地的观察显示,该段地表破裂沿走向连续分布,结构单一,破裂长度为60~90km,地表破裂没有到达青川县关庄镇。可观察到的破裂长度在北川北至石坎之间,长62km,走向总体为20°55°,运动学性质主要为右旋走滑逆冲。地震形成的地表破裂主要表现为垂向上的地表拱曲,指示了深部断层的逆冲性质;在水平运动方向上则主要表现为右旋走滑,不存在左旋走滑分量。地震地表破裂显示的同震垂直位移从西南段黄家坝的3m左右,向东北逐渐降低至南坝、石坎的1.5m左右;右旋水平位移没有明显变化或者略有增加,一般在1.5~2.0m之间。地表破裂特征表明,引起本次汶川MS8.0地震的发震构造是映秀-北川-青川断裂带,该断裂以逆冲运动为主,兼具右旋走滑分量,逆冲方向由NW向SE。
引用
收藏
页码:683 / 696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5 条
  • [1] 汶川MS8.0地震地表破裂带
    何宏林
    孙昭民
    王世元
    王纪强
    董绍鹏
    [J]. 地震地质, 2008, (02) : 359 - 362
  • [2] 汶川8.0级强震北川、映秀地表破裂现象
    邓志辉
    杨主恩
    陈桂华
    马文涛
    孙谦
    [J]. 地震地质, 2008, (02) : 355 - 358
  • [3]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库赛湖地震(MS8.1)地表破裂带的基本特征
    徐锡伟
    陈文彬
    于贵华
    马文涛
    戴华光
    张志坚
    陈永明
    何文贵
    王赞军
    党光明
    [J]. 地震地质, 2002, (01) : 1 - 13+133
  • [4] 龙门山及其邻区的构造和地震活动及动力学
    邓起东,陈社发,赵小麟
    [J]. 地震地质, 1994, (04) : 389 - 403
  • [5] The morphology of thrust faulting in the 21 September 1999, Chichi, Taiwan earthquake[J] . Roger Bilham,Ting-To Yu.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 . 200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