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9 条
吕梁山地区中—新生代隆升演化探讨
被引:50
作者:
赵俊峰
[1
,2
]
刘池洋
[1
,2
]
王晓梅
[3
]
马艳萍
[3
]
黄雷
[4
]
机构:
[1] 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
[2] 西北大学含油气盆地研究所
[3] 西安石油大学油气资源学院
[4]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来源: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关键词:
吕梁山;
鄂尔多斯盆地;
隆升;
裂变径迹;
盆山耦合;
D O I:
10.16509/j.georeview.2009.05.009
中图分类号:
P542 [构造运动];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吕梁山地区中—新生代隆升时限及其演化的认识,是恢复鄂尔多斯盆地沉积东界的基础,也是探讨华北克拉通演化和破坏等科学问题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以改造盆地与盆山耦合的研究思路为指导,通过对研究区及邻区前中生代地质演化、中生代原始沉积面貌、中生代构造变动与岩浆活动以及新生代以来与相邻地堑发育耦合关系等的分析,并结合裂变径迹测年与热史模拟,认为吕梁山地区在中生代鄂尔多斯盆地发育的主要时期是大型沉积盆地的一部分,与鄂尔多斯盆地经历了同步沉降—抬升过程。晚白垩世以来是吕梁山地区主要的隆升期,可进一步分为缓慢隆升(100~21±2Ma)、加速隆升(21±2~8Ma)及强烈隆升(8Ma以来)3个隆升演化阶段。吕梁山地区中—新生代以来的隆升演化,与相邻鄂尔多斯盆地的抬升消亡及其周边断陷盆地的发育从属统一的区域动力学环境,主要与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活动和演化息息相关,同时受更广阔的区域地球动力学环境的影响。
引用
收藏
页码:663 / 672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