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春小麦集雨补灌增产机制初探

被引:12
作者
尹光华
蔺海明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辽宁沈阳
[2] 甘肃农业大学!甘肃兰州
关键词
种植模式; 集雨补灌; 增产机制; 旱地农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2.1 [小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为查明集雨补灌对不同种植模式小麦的增产机理 ,于 1 998年在甘肃中部旱农区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 :少量灌水使沟播春小麦出苗率提高 ,小穗数及穗粒数增加 ;在植株生长的需水关键期补灌 ,小麦叶面积增大 ,叶绿素含量提高 ,地上部干物质及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增加 ,有效小穗数及穗粒数增多 ,穗粒重及千粒重增大 ,最终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提高。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最大灌浆速率提高是旱田补灌作物增产的主要机制。
引用
收藏
页码:55 / 60+75 +7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国北方旱农地区水分生产潜力及开发.[M].陶毓汾等著;.气象出版社.1993,
[2]  
作物生理研究法.[M].张宪政主编;.农业出版社.1992,
[3]   土壤干旱对冬小麦生理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J].
许振柱 ;
李长荣 ;
陈平 ;
于振文 ;
余松烈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0, (01) :113-118+123
[4]   节水灌溉对冬小麦干物质分配、灌浆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J].
冯广龙 ;
罗远培 ;
杨培岭 .
华北农学报, 1998, (02) :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