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华北定期集市数的增长及对其意义之一解

被引:18
作者
王庆成
机构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北京
关键词
华北; 集市; 增长; 贫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K252 [清后期(1840~1911年)];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晚清华北集市的发展表明,集市数的增加首先与人口有关;但并不完全是正相关的关系,在不少情况下,一个集市可为X数量的人口服务,也可为2X或3X数量的人口服务。集市数增加,意味着农产商品化和商品流通量的扩大,显示出经济繁荣的景象;但在晚清,人均耕地减少,农民贫困度增加,农民为维生而会更多地卷入商品经济,会更多地利用剩余人力以发展低成本的各色家庭工副业,这些对集市贸易量和集市数增长都起着作用。故贫困是晚清北方农村商品流通量扩大的原因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9 / 46+6
页数:39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清代北方旱作区的粮食生产 [J].
郭松义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5, (01) :24-46
[2]   清前期粮食的亩产量、人均占有量和劳动生产率 [J].
吴慧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3, (01) :43-48
[3]   论明清时代农民经济商品率 [J].
李文治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93, (01) :21-42
[5]   清代前期农村市场的发展 [J].
方行 .
历史研究, 1987, (06) :78-93
[6]   试论地主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本质联系 [J].
经君健 .
中国经济史研究, 1987, (02) :1-18
[7]  
中国农民经济[M]. 江苏人民出版社 , (美)马若孟(RamonH.Myers)著, 1999
[8]  
明清时期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许檀著, 1998
[9]  
明清及近代农业史论集[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章有义编著, 1997
[10]  
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M].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吴承明 著,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