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ka以来毛乌素沙漠的堆积与变迁过程

被引:74
作者
李保生
靳鹤龄
吕海燕
祝一志
董光荣
孙冬怀
张甲坤
高全洲
阎满存
机构
[1]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地貌研究室!广州,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兰州,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武汉,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兰州,中国科学院西安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
关键词
毛乌素沙漠; 米浪沟湾地层剖面; 150kaBP; 27次沙漠期; 古季风变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12 [外力作用];
学科分类号
0709 ; 081803 ;
摘要
在萨拉乌苏河流域新近命名的“米浪沟湾地层剖面”记录了 1 5 0kaBP以来毛乌素地区 2 7个旋回的沙漠与河湖相和古土壤沉积发育的交替演变的历史 .研究表明 ,这种沉积模式是由过去亚洲冬季风与夏季风相互对峙、互为消长的作用而产生的结果
引用
收藏
页码:85 / 9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我国北方上更新统城川组的建立 [J].
李保生 ;
董光荣 ;
吴正 ;
高尚玉 ;
祝一志 ;
靳鹤龄 ;
邵亚军 .
地质论评, 1993, (02) :91-100
[2]   中国北方晚更新世河湖相地层与风积黄土 [J].
郑洪汉 .
地球化学, 1989, (04) :343-351
[3]   鄂尔多斯萨拉乌苏河地区马兰黄土与萨拉乌苏组的关系及其地质时代问题 [J].
李保生 ;
董光荣 ;
高尚玉 ;
邵亚军 .
地质学报, 1987, (03) :218-230
[4]   由萨拉烏苏河地层看晚更新世以来毛烏素沙漠的变迁 [J].
董光荣 ;
李保生 ;
高尚玉 .
中国沙漠, 1983, (02) :13-18+2
[5]   用铀子系法测定河套人和萨拉乌苏文化的年代 [J].
原思训 ;
陈铁梅 ;
高世君 .
人类学学报, 1983, (01) :90-94
[6]   北京猿人生活时期自然环境及其变迁的探讨 [J].
李炎贤 ;
计宏祥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81, (04) :337-347
[7]   河套人化石的新发现 [J].
董光荣 ;
高尚玉 ;
李保生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81, (19) :1192-1194
[8]   萨拉乌苏组的沉积环境及地层划分问题 [J].
袁宝印 .
地质科学, 1978, (03) :220-234
[9]   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 [J].
祁国琴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75, (04) :239-249+281
[10]   萨拉乌苏河系的初步探讨 [J].
裴文中 ;
李有恒 .
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1964, (02) :99-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