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R&D强度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的动态关系研究

被引:9
作者
张海英 [1 ,2 ]
周志刚 [1 ]
机构
[1] 天津大学
[2] 河北沧州师范学院
关键词
R&D强度; 经济增长; 产业结构调整; 向量自回归; 脉冲响应函数; 方差分解;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以经济发展的外在经济数量增长和内在产业结构优化的二维视角为切入点,利用1992-2011年的R&D强度、经济增长率和第三产业比重的数据,构建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表明:我国R&D强度与产业结构调整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且R&D强度的增加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正向促进作用分别在滞后9期和滞后5期达到最高,但粗放的经济增长对R&D强度存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给其带来了负向影响;方差分解分析表明:长期来看R&D强度变动来自经济增长率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保持在17.6%和2.0%;R&D强度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率和第三产业比重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保持在13.8%和62.4%的水平上。最后结合现状提出开展R&D活动的建议。
引用
收藏
页码:18 / 2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机制研究——基于广东R&D投入与产业结构的实证分析 [J].
唐清泉 ;
李海威 .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05) :191-199
[2]   我国区域R&D强度与产业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J].
谢兰云 ;
曲永义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01) :118-123
[3]   区域科技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J].
张明喜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9, (12) :66-71
[4]   我国区域R&D投入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 [J].
王维国 ;
谢兰云 .
财经问题研究, 2009, (11) :108-115
[5]   地区科技投入强度与经济发展对比分析 [J].
赵捷 .
中国科技论坛, 2004, (03) :50-54
[6]  
国富论[M]. 上海三联书店 , (英) 斯密 (Smith, 2009
[7]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 [J].
ROMER, PM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 94 (05) :1002-1037
[8]   Market Structure and the Employment of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J].
Scherer, F. M. .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7, 57 (03) :524-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