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恢复过程中川西亚高山林草交错带地被物储量及持水性能研究

被引:22
作者
刘洋
张健
杨万勤
李贤伟
闫帮国
黄旭
苏江峰
赖刚
机构
[1] 四川农业大学林学院长江上游林业生态工程省级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地被物; 持水性能; 林草交错带; 植被恢复; 采伐干扰;
D O I
10.13870/j.cnki.stbcxb.2009.03.048
中图分类号
S715.3 [林地渗透、径流和侵蚀];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以采伐封禁后形成的川西米亚罗亚高山林草交错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自然恢复过程中地被物储量和持水特性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植被的自然恢复进程,地被物的储量和最大持水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地被物的持水效应增强。枯落物储量占地被物储量的51.48%76.85%,其最大持水量占地被物层最大持水量的32.4%61.32%。枯落物层是涵养水源的优势层,但苔藓层在整个地被物层中的水文生态效应也十分显著。苔藓层和枯落物层的最大持水率分别为自身干重的6~7倍和3~4倍,苔藓的最大持水率表现为草甸<草灌<灌丛<次生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原始针叶林,枯落物的最大持水率为草甸<原始针叶林<草灌<针阔混交林<灌丛<次生阔叶林。地被物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随植被的自然恢复显著增加,变化规律为草甸<草灌<灌丛<次生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原始针叶林。地被物的吸水速率在前0.5 h最大,随着时间推移吸水速率逐渐降低,到24 h趋近于零。苔藓层的平均吸水速率大于枯落物层,地被物的持水量和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的关系可用Q=aln(t)+b和V=ktn(R2>0.9)进行拟合。采伐干扰后植被的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森林群落的进展演替能增加苔藓的生物量和枯落物的储量,保护天然林有利于促进现有群落尽快演潜和恢复到该区稳定的顶极群落,对亚高山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的恢复至关重要。
引用
收藏
页码:173 / 178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 [1] 贡嘎山冷杉纯林地被物及土壤持水特性
    程金花
    张洪江
    余新晓
    张东升
    赵玉涛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03) : 45 - 49
  • [2] 长江上游亚高山暗针叶林林地水文作用初探
    高甲荣
    尹婧
    牛健植
    张东升
    程根伟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2, (04) : 75 - 79
  • [3] 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效果研究
    陈林武
    刘兴良
    牟克华
    宿以明
    [J]. 四川林业科技, 2002, (01) : 7 - 14
  • [4] 川西米亚罗天然林保护区封山育林效果研究
    陈林武
    刘兴良
    牟克华
    宿以明
    [J]. 四川林业科技, 2002, (01) : 7 - 14
  • [5] 林下地被物保水保土作用研究进展
    程金花
    张洪江
    史玉虎
    [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03, (02) : 96 - 101
  • [6] 三峡库区3种林下枯落物储量及其持水特性
    张洪江
    程金花
    史玉虎
    祁生林
    程云
    潘磊
    何凡
    不详
    [J]. 水土保持学报 , 2003, (03) : 55 - 58+123
  • [7] 中国林地枯落物持水保土作用研究概况
    王佑民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0, (04) : 108 - 113
  • [8] 中国林地枯落物持水保土作用研究概况
    王佑民
    [J]. 水土保持学报, 2000, (04) : 108 - 113
  • [9] 长江上游森林植被水文功能研究
    刘世荣
    孙鹏森
    王金锡
    陈林武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5) : 451 - 456
  • [10] 长江上游森林植被水文功能研究
    刘世荣
    孙鹏森
    王金锡
    陈林武
    [J].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5) : 451 - 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