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预防性干预影响因素

被引:10
作者
蔡文德
段立华
李良成
应晨江
机构
[1] 深圳市卫生防疫站
关键词
艾滋病; HIV;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性病; 安全套; AIDS; 预防性干预; 影响因素;
D O I
10.13419/j.cnki.aids.2001.03.030
中图分类号
R512.91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艾滋病)];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对于性活跃人群进行预防性干预是预防HIV和其它STD的重要措施,从国内外的防治经验来看,因缺乏行之有效的药物和疫苗等医疗手段,行为干预便成为目前艾滋病预防的重要策略[1],而促进安全套使用是预防 HIV/AIDS性传播的关键[2]。作为一种行为生活方式,安全套的使用涉及十分复杂的因素,不仅关系到使用者的HIV/AIDS的知识、对于性伴侣的信任以及对自身受HIV/AIDS危害的心理预期;还涉及到社会舆论、性文化和社会生活方式;同时安全套的各项产品特征也会影响到安全套的实际使用。这里作者拟从多种角度对上述影响安全套因素进行分析,为艾滋病预防性干预提供线索。
引用
收藏
页码:184 / 185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深圳市性活跃人群艾滋病预防行为干预 [J].
蔡文德 ;
肖祖健 ;
陶晓燕 ;
段立华 ;
汪武新 ;
陈振辉 ;
何群 ;
李良成 .
中国艾滋病性病, 2000, (06) :348-350
[2]   艾滋病行为研究中的定性研究技术 [J].
刘民 ;
梁万年 ;
张孔来 .
医学与社会, 1999, (03) :35-37
[3]   中国发生艾滋病毒感染流行的危险因素 [J].
廖苏苏 ;
王全意 ;
张孔来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1998, (06) :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