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综述)
被引:3
作者
: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陆建峰
梁智威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广州
梁智威
机构
:
[1]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广州
[2]
不详
[3]
广州体育学院运动医学图书馆!广州
来源
: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
1995年
/ 03期
关键词
:
运动性疲劳;
突变理论;
疲劳链;
自由基;
D O I
:
10.13830/j.cnki.cn44-1129/g8.1995.03.006
中图分类号
:
G804 [体育基础科学];
学科分类号
:
040302 ;
摘要
: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的研究进行综合性探讨。目的是对这一问题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状况作一个全面的了解,为寻求恰当的消除疲劳方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Q.Edwards提出的“突变理论”较为全面地从中枢到外周来解释疲劳的发生,是目前公认的权威理论。近年来在细胞生物膜和分子水平的研究亦有新的发现。但目前的研究结果仍不能彻底解释疲劳的发生机制,有些研究结果仍有争议,有待进一步探讨。
引用
收藏
页码:24 / 3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Ach量变与疲劳
殷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体院生理教研室
殷劲
黎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体院生理教研室
黎锦
[J].
四川体育科学,
1992,
(04)
: 16
-
17
[2]
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几个理论研究概况和应用(综述)
冯炜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体育学院北京
冯炜权
[J].
体育科学,
1992,
(03)
: 53
-
58
[3]
浅析运动时血中SOD、LPO、LDH和LA变化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
陈元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陈元武
俞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俞旗
[J].
体育与科学,
1992,
(02)
: 16
-
17
[4]
运动生物化学进展[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许豪文 编著, 1990
←
1
→
共 4 条
[1]
Ach量变与疲劳
殷劲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体院生理教研室
殷劲
黎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成都体院生理教研室
黎锦
[J].
四川体育科学,
1992,
(04)
: 16
-
17
[2]
运动性疲劳和恢复过程几个理论研究概况和应用(综述)
冯炜权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北京体育学院北京
冯炜权
[J].
体育科学,
1992,
(03)
: 53
-
58
[3]
浅析运动时血中SOD、LPO、LDH和LA变化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
陈元武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陈元武
俞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俞旗
[J].
体育与科学,
1992,
(02)
: 16
-
17
[4]
运动生物化学进展[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许豪文 编著, 1990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