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涂养殖菲律宾蛤仔死亡及生态环境效应调查研究

被引:6
作者
马绍赛
周诗赉
陈聚法
辛福言
崔毅
陈碧鹃
于惠霆
孙坤言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
[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
关键词
滩涂养殖; 菲律宾蛤仔; 死亡; 生态环境; 高温;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 [水体污染及其防治];
学科分类号
0815 ;
摘要
滩涂养殖菲律宾蛤仔死亡高峰发生在繁殖盛期的8月下旬至9月中旬,死亡率最高达85.4%。高死亡区主要分布在潮间带中、上潮区的粘土质结构滩涂。死亡蛤仔中个体相对大的占的比重大,高龄的比低龄的死亡率高。造成死亡的环境因素初步看,主要是夏季的高温,8月中旬滩涂泥温连续观测低潮时最高可达35.8℃。硫化物和细菌,对加剧滩涂蛤仔死亡程度也起到一定作用。底质中的重金属Pb、Cd和Hg在8月下旬和9月中旬略有超标,虽然看不出对菲律宾蛤仔死亡有明显的影响,但其潜在的危害值得注意。
引用
收藏
页码:1 / 8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不同保活方法对菲律宾蛤仔保活效果的研究 [J].
殷邦忠,腾瑜,刘淇,江尧森 .
海洋水产研究, 1996, (01) :76-81
[2]   胶州湾菲律宾蛤仔死壳分布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 [J].
吴耀泉 ;
张宝琳 ;
孙道元 ;
吕锡缙 .
海洋湖沼通报, 1993, (04) :61-67
[3]   温度和盐度对菲律宾蛤仔稚贝生长及发育的影响 [J].
林笔水 ;
吴天明 ;
黄炳章 .
水产学报, 1983, (01) :15-23
[4]  
黄渤海的软体动物[M]. 农业出版社 , 齐钟彦等著,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