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公民教育透析——一个目的论的视角

被引:19
作者
李长伟
机构
[1]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目的论; 德性; 好人; 公民教育;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032 [国家与民族、国家与人民];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1 ;
摘要
目的论是古典政治哲人解释人事的基本原理,也是古典公民教育得以存在的理论基础。在古典目的论看来,人有其内在的目的;人不是抽象的存在,而是属于城邦的公民;公民内在目的的实现依赖于公民教育。在古典目的论的谱系中,苏格拉底是奠基者,他最早提出了目的论,将公民视为向善的存在,并由此规定了公民教育的目的就是培育公民德性,使公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柏拉图是古典目的论的发展者,他明确提出了"善的理念",并认为它是理想公民的真正之爱,理想的公民教育在于引导公民转离幽暗洞穴,朝向善的理念。亚里士多德是古典目的论的最好阐释者,公民所爱欲的善不再是形而上的,而是实践的,公民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培育良好的习惯,促进公民善的实践的实现。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苏格拉底的申辩.[M].(古希腊) 柏拉图; 著.华夏出版社.2007,
[2]  
共和、社群与公民.[M].许纪霖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
[3]  
自然权利与历史.[M].(美)列奥·施特劳斯(LeoStrauss)著;彭刚译;.三联书店.2003,
[4]  
希腊政治理论.[M].(英)厄奈斯特·巴克(SirErnestBarker)著;卢华萍译;.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5]  
古希腊哲学史纲.[M].(德)策勒尔著(Zeller;Eduard)著;翁绍军译;.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
[6]  
理想国.[M].柏拉图.商务印书馆.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