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貌分析体系及相关的构造地貌标志

被引:8
作者
杜国云
王竹华
李晓燕
机构
[1] 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系
[2] 烟台市第二中学
[3] 滕州一中 山东烟台
[4] 山东滕州
关键词
理论构造地貌分支; 构造地貌分析; 构造地貌标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31.2 [构造地貌学];
学科分类号
0705 ; 070501 ;
摘要
对理论构造地貌学的主要分支古构造地貌、新构造地貌和活动构造地貌各自的特点作了分析对比 ;总结、提出了对构造地貌研究具有普遍意义的几何分析、运动分析和动力分析的构造地貌分析体系 ;列举了相关的构造地貌标志及国内外典型实例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胶东半岛新构造东西分异的水系特征统计分析 [J].
杜国云 .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03) :407-412
[2]   夷平面、古岩溶与青藏高原隆升 [J].
崔之久 ;
高全洲 ;
刘耕年 ;
潘保田 ;
陈怀录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1996, (04) :378-386
[3]  
1:860万中国海区及邻域地貌图:板块构造地貌分类例析[J]. 刘锡清,马道修.地理学报. 1996(03)
[4]   走滑挤压盆地──以中晚三叠世下扬子沿江盆地为例 [J].
李培军,夏邦栋 .
地质科学, 1995, (02) :130-138
[5]   壳体构造──一种综合大地构造学新概念 [J].
陈国达 .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994, (04) :283-300
[6]   构造地貌学 [J].
韩慕康 .
地球科学进展, 1992, (05) :61-62
[7]   昌马断裂带活动构造地貌之研究 [J].
康来迅 .
地理研究, 1989, (02) :35-43
[8]  
新构造学[M]. 广东省地图出版社 , 黄玉昆等编著, 1996
[9]  
造山带结构与演化的现代理论和研究方法[M].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 杨巍然等著, 1991
[10]  
地貌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 严钦尚,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