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革命下劳动方式的变革及其影响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13
作者
吴文新
机构
[1] 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
智能革命; 劳动方式; 泛网络化; 泛劳动化; 数据平台公有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14.2 [劳动、劳动生产率、劳动分工];
学科分类号
0201 ;
摘要
智能—基因科技革命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为全面深刻的一次科技革命,其意义极为深远,其中最核心的影响在于对人的劳动方式进而是人的存在方式的颠覆性变革,智联网使人的存在"泛网络化",将催生一个"产消型数字劳动者"阶层,人的"泛劳动化"存在方式将成现实,资本逻辑下劳动者将彻底被奴役或异化。智能革命下人的劳动方式的历史性质将发生全方位的变革,比如:相对于抽象劳动独立化,劳动的具体性将被消融于智能化机器体系的自然物质运动之中;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中,生产劳动的私人性日益融入社会性之中;智联网使得剩余劳动泛在化,雇员和非雇员的剩余劳动极大增强了资本增殖的力量;不变资本由于超越平台公司产权边界而泛在于社会大众之中从而具有无限性;资本逻辑中的劳作将无孔不入无时不在,从而倒逼休闲劳作化;依托于虚拟物理信息的生产和实体生产的时空分离将成为常态,这使物质生产虚拟化:资本逻辑中难以摆脱物质生产的困窘,并导致收入、城乡、发达与发展国之间以及数字精英与"无用阶级"之间的阶级分立绝对化。由此产生一种基本趋势,即人工智能机器运动取代必要劳动使得商品经济的"价值"基础趋于坍塌,剩余劳动的泛在化使得资本主义剩余价值的"剩余劳动"基础趋于崩溃,而为了人类的正常生存和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善于建设一个并非基于交换价值和剩余价值的平台公有制的新世界。
引用
收藏
页码:5 / 13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9 条
[1]   “流量社会”的崛起及其政治经济学探析 [J].
余伟如 .
理论与改革, 2020, (05) :177-188
[2]   资本主义智能化生产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 [J].
赵敏 ;
王金秋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0, (06) :72-82
[3]   论数字经济时代资本主义劳动过程中的劳资关系 [J].
胡莹 .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20, (06) :136-145
[4]   数字劳动的生产性问题及其批判 [J].
邹琨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2020, (01) :46-54
[5]   数字劳动过程及其四种表现形式 [J].
韩文龙 ;
刘璐 .
财经科学, 2020, (01) :67-79
[6]   “劳动决定价值”是劳动异化的结果 [J].
赵磊 .
学术月刊, 2019, 51 (12) :51-59
[7]   资本主义分工消亡的基础及路径“选择”——基于人工智能的分析 [J].
华德亚 ;
朱仁泽 .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06) :14-19
[8]   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的劳动关系变化及协调机制 [J].
魏益华 ;
张爽 .
求是学刊, 2019, 46 (03) :71-78
[9]   数字经济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重塑——一个政治经济学的视角 [J].
乔晓楠 ;
郗艳萍 .
当代经济研究, 2019, (05) :5-15+113
[10]   人工智能技术条件下资本主义劳资关系演化与启示 [J].
张新春 .
当代经济研究, 2018, (12) :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