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人地关系演进的新时代特征——“中国人地关系研究”专辑序言

被引:24
作者
刘毅 [1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人地关系; 演进; 新时代; 特征; 中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124 [经济建设和发展];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古老又年轻的话题,其内涵伴随人类社会发展不断丰富,具体表现形式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自吴传钧先生提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以来,人地关系在学科建设及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制定研究中发挥着基础科学支撑作用,其作为地理学研究核心的地位逐步被强化。在人地冲突不断加剧的时代背景下,深化对人地关系的系统认知,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探讨人地关系动态演进的理论基础,并从综合视角审视新时期中国人地关系的演进过程、核心特征及机制,继而探讨现代人地关系的协调路径。总的来说,人地关系演进的实质是人地要素之间围绕发展空间的博弈过程,新时期中国人地关系演变速度加快,人地要素的相互作用程度不断加深。通过技术进步、增加要素投入和调配资源等方式,中国基本已化解了"以量为主"的第一代人地矛盾,而进入"以质为主"的第二代人地矛盾期。典型表现是,粮食总量不再短缺,但在生产粮食过程中引发的土壤退化和水资源污染等问题加剧;区域性资源不再短缺,但在跨区域开发调配资源过程中引发的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凸显。提升人的思想认知和加深对人地关系的综合认知是纠偏人地演进路径的关键。
引用
收藏
页码:1477 / 148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7 条
[1]   中国主体功能区划方案 [J].
樊杰 .
地理学报, 2015, 70 (02) :186-201
[2]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安全格局的空间耦合研究 [J].
马丽 ;
金凤君 .
环境与发展, 2014, 26 (05) :53-57
[3]   人地系统可持续过程、格局的前沿探索 [J].
樊杰 .
地理学报, 2014, 69 (08) :1060-1068
[4]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应对新思考 [J].
刘毅 ;
杨宇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4, 29 (02) :248-257
[5]   科技支撑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实践与思考 [J].
白春礼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 28 (02) :125-131
[6]   生态文明的理论内涵与计量模型 [J].
牛文元 .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3, 28 (02) :163-172
[7]  
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与生态安全研究的重要进展[J]. 傅伯杰,吕一河,高光耀.自然杂志. 2012(05)
[8]   中国流动人口地域类型的划分方法及空间分布特征 [J].
刘盛和 ;
邓羽 ;
胡章 .
地理学报, 2010, 65 (10) :1187-1197
[9]   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生态安全 [J].
傅伯杰 ;
周国逸 ;
白永飞 ;
宋长春 ;
刘纪远 ;
张惠远 ;
吕一河 ;
郑华 ;
谢高地 .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 (06) :571-576
[10]   经济地理学的领路人、人文地理学的开拓者——沉痛悼念我国当代杰出的地理学家吴传钧先生 [J].
陆大道 ;
樊杰 .
经济地理, 2009, 29 (03) :35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