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众投票”:法治公信的新场域

被引:3
作者
林艺
马祺
机构
[1] 云南大学
关键词
“互联网+”; 公众投票; 法治; 公信;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0.0 [理论];
学科分类号
030101 ;
摘要
"互联网+"以高兼容性与体现科技时代感的特点,改变了公众传统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传统公众活动的组织与运作方式。依托互联网,传统投票活动衍生出了满足商家营销需要和公众表达需求的"互联网+公众投票"活动。"寻找某市最具成长潜力小微企业"是一个典型的案例,案例中发生的一系列问题,反映了当下互联网社会中大众对公众参与性活动公开、透明、公正的正常诉求,体现出公民主动维护知情权的法治文化的觉醒。在"互联网+公众投票"活动的平台建设中,必须营造一个公平正义和诚实信用的法治文化生态环境,而这个环境的建设源于多种要素的支撑和相关机制的完善。创建一个由主办方、参与者、第三方监督机构组合成的良好"互联网+公众投票"机制,不仅是科技发展的时代要求,更是法治文化建设适应互联网新常态的目标所向。
引用
收藏
页码:113 / 12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公共选择.[M].(美) 塔洛克; 著.商务印书馆.2011,
[2]  
中国文化要义.[M].梁漱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3]  
法律的文化解释.[M].梁治平 编.三联书店.1998,
[4]  
人的权力与人的多样性.[M].[英]A·J·M·米尔恩(A·J·M·Milne) 著;夏勇;张志铭 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
[5]   仁义礼智信与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J].
景海峰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2, (04) :188-194
[6]   法治与法制的离合探寻 [J].
周晶 .
改革与开放, 2010, (02) :14-14
[7]   论知情权 [J].
汪习根 ;
陈焱光 .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3, (02) :62-74
[8]   布迪厄场域理论简析 [J].
李全生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 (02) :146-150
[9]   国家法治与民间自治的调适——国家与社会范式的阐释附视频 [J].
田成有 ;
杨靖学 .
学术探索, 2001, (04) :33-36
[10]   比较法与比较文化 [J].
梁治平 .
读书, 1985, (09) :8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