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不同熟期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的固氮活性差异及其遗传变异
被引:2
作者
:
窦新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农科院土肥所
窦新田
李新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农科院土肥所
李新民
陈怡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农科院土肥所
陈怡
机构
:
[1]
黑龙江省农科院土肥所
[2]
黑龙江省农科院大豆所
来源
:
中国油料
|
1992年
/ 01期
关键词
:
大豆;
固氮活性;
遗传力;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不同熟期大豆品种固氮活性为中热组>中早熟组>早熟组。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的固氮活性为无限结荚习性>亚有限性结荚习性。以方差分析估算的大豆固氮活性的广义遗传力平均为42.21%,其中中熟组大豆品种为52.01%,无限结荚习性大豆品种为51.10%。
引用
收藏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基因调控和转移
窦新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农科院土肥所
窦新田
[J].
生物学通报,
1989,
(04)
: 15
-
16
[2]
黑土中土著大豆根瘤菌的固氮(C2H2)活性结瘤性状和固氮量估测
张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省农科院土肥研究所
张宏
张桂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省农科院土肥研究所
张桂芝
赵贵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省农科院土肥研究所
赵贵彬
王晓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省农科院土肥研究所
王晓明
徐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省农科院土肥研究所
徐豹
赵福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省农科院土肥研究所
赵福林
[J].
大豆科学,
1986,
(01)
: 47
-
56
[3]
大豆早熟高产品种的生理基础
王彦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省农科院
王彦丰
[J].
中国油料,
1981,
(01)
[4]
江淮下游地区大豆地方品种的初步研究——Ⅱ.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
马育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学院
马育华
盖钧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学院
盖钧镒
[J].
遗传学报,
1979,
(03)
: 331
-
338
[5]
Heritability of total and fixad N content of the seed in two soybean populations. Ronfs D H et al. Crop Science . 1985
←
1
→
共 5 条
[1]
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固氮的基因调控和转移
窦新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黑龙江省农科院土肥所
窦新田
[J].
生物学通报,
1989,
(04)
: 15
-
16
[2]
黑土中土著大豆根瘤菌的固氮(C2H2)活性结瘤性状和固氮量估测
张宏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省农科院土肥研究所
张宏
张桂芝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省农科院土肥研究所
张桂芝
赵贵彬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省农科院土肥研究所
赵贵彬
王晓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省农科院土肥研究所
王晓明
徐豹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省农科院土肥研究所
徐豹
赵福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省农科院土肥研究所
赵福林
[J].
大豆科学,
1986,
(01)
: 47
-
56
[3]
大豆早熟高产品种的生理基础
王彦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吉林省农科院
王彦丰
[J].
中国油料,
1981,
(01)
[4]
江淮下游地区大豆地方品种的初步研究——Ⅱ.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
马育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学院
马育华
盖钧镒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南京农学院
盖钧镒
[J].
遗传学报,
1979,
(03)
: 331
-
338
[5]
Heritability of total and fixad N content of the seed in two soybean populations. Ronfs D H et al. Crop Science . 1985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