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残疾人就业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97
作者
赖德胜
廖娟
刘伟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关键词
残疾人; 就业; 地区差异;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669.69 [残疾人]; F249.2 [中国];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对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进行的分析表明,目前我国残疾人与非残疾人之间的就业率存在明显差距。在已实现就业的残疾人内部,城乡、地区、性别、不同残疾类型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就业差异。残疾人的身体状况、受教育水平、社会保障状况、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其就业的主要原因。影响残疾人就业地区差异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状况、产业结构和社会保障等。残疾人在能够获得足够多的非劳动收入时,倾向于不就业;残疾人就业率与第一、三产业的比重呈正相关关系,与第二产业的比重负相关;各地区残疾人中文盲、未接受过服务或扶助的人口所占比例越高,就业率就越高。为促进我国残疾人就业,应加强残疾人的康复工作,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从而实现残疾人就业由岗位提供向能力提升转变,鼓励残疾人积极创业以带动就业等。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15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甘肃省残疾人就业取向问题调查分析 [J].
韩忠伟 .
社科纵横, 2006, (06) :20-22
[2]   残疾人就业现状与对策 [J].
“中国残疾人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 .
经济研究参考, 2003, (51) :34-41
[3]   残疾人就业存在问题与对策 [J].
罗秋月 .
中国劳动, 2001, (08) :18-19
[4]  
中国残疾人就业保障研究[D]. 黎健保.广西大学 2004
[5]  
The Decline in Male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Donald O Parsons. 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