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华南地区末次冰盛期植被类型

被引:5
作者
刘金陵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关键词
植被与气候; 末次冰盛期; 季风; Heinrich事件; 华南;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14 [古植物学];
学科分类号
0709 ; 070903 ;
摘要
根据南海北部17940孔和台湾中部头社孔孢粉序列对比结果,首次提出了华南地区15—40kaBP期间的三个具代表性植物群1)以青栲类为主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第1植物群,该植物群在MIS2阶段(20—15kaBP),为南海北部周边地区和台湾中部头社盆地周围地带性植被;2)以松属或桤木属为主的木本植物为第2植物群,对应于间冰阶,夏季风盛行,降水充沛,气候暖湿,高海面(高湖面);3)以蒿属或以禾草为主的草本植物为第3植物群,对应于冰阶,冬季风盛行,降水少,气候暖干,低海面(低湖面)。第2、3植物群在末次冰期时段呈交替出现,表现出东亚季风在本区的旋回特征。文中推论了LGM时段大陆架上的植被类型为陆架前缘的浅水区分布着红树林,裸露的陆架前后缘分别生长着草地、灌木丛和常绿阔叶林。最后,本文提出了蒿属峰值与北大西洋Heinrich事件的对比。
引用
收藏
页码:105 / 112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8 条
[1]   甘肃静宁地区晚更新世晚期高分辨率的孢粉记录及其反映的气候变化 [J].
李春海 ;
唐领余 ;
冯兆东 ;
汪卫国 ;
安成邦 ;
张虎才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6, (05) :453-460
[2]   末次冰期以来南海北部孢粉记录的植被演化及千年尺度气候事件 [J].
罗运利 ;
孙湘君 ;
不详 .
科学通报 , 2005, (07) :691-697
[3]   用花粉记录探索古植被——答“关于华南地区末次冰盛期植被类型的讨论” [J].
孙湘君 ;
罗运利 .
第四纪研究, 2004, (02) :217-221
[4]   关于华南地区末次冰盛期植被类型的讨论 [J].
刘金陵 ;
王伟铭 .
第四纪研究, 2004, (02) :213-216
[5]   中国第四纪深海孢粉研究进展 [J].
孙湘君 ;
罗运利 ;
陈怀成 .
科学通报, 2003, (15) :1613-1621
[6]   南海北部周边地区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间冰期植被演化 [J].
罗运利 ;
孙湘君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03, (01) :19-26
[7]  
40~30ka B.P.中国暖湿气候和海侵的特征与成因探讨[J]. 施雅风,于革.第四纪研究. 2003(01)
[8]   南海北部ODP1144站更新世(1.05-0.36Ma)孢粉记录 [J].
黄翡 ;
孙湘君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11) :914-920
[9]   石笋记录的东亚季风气候H1事件突变性特征 [J].
汪永进 ;
刘殿兵 ;
吴金全 ;
吴江滢 ;
汪永进 ;
蔡演军 ;
H.Cheng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3) :227-233
[10]   40-30kaBP青藏高原及邻区高温大降水事件的特征、影响及原因探讨 [J].
施雅风 ;
贾玉连 ;
于革 ;
杨达源 ;
范云崎 ;
李世杰 ;
王云飞 .
湖泊科学, 2002, (01)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