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地质构造发展特征与地震

被引:4
作者
李国鹏
李裕松
机构
关键词
地质构造; 构造变动; 岩浆活动; 中新生代; 构造带; 断陷盆地; 地堑盆地; 地震; 中华人民共和国;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一、引言本文讨论范围包括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和大雪山一线以东的广大东北、华北和华南地区及台湾省(简称中国东部)。中国东部自前震旦纪结晶基底形成后(其中华南东部是加里东褶皱基底),古生代时期受地中海构造体系和西太平洋构造体系的控制,主要处于一个三面有地槽带围限、内部为地台的发展阶段。随着属于地中海构造体系的天山和蒙古-大兴安岭地槽带、昆仑山-秦岭地槽带和川西-滇西地槽带于古生代至三迭纪期间逐渐褶皱迴返结束地槽生命后,中国东部受西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影响便相应地明显起来,成为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地质构造发展的主导因素。
引用
收藏
页码:238 / 244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中国东部的燕山运动
    赵宗溥
    [J]. 地质科学, 1963, (03) : 128 - 138
  • [2] 现阶段地壳构造分区及其成因的初步探讨
    张文佑
    孙广忠
    [J]. 地质科学, 1963, (02) : 55 - 66
  • [3]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集刊[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编, 1987
  • [4] 华北华南中生代新生代地质构造发展特征[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构造地质研究室著, 1966
  • [5] 全国地层会议学术报告汇编[M]. 科学出版社 , 全国地层委员会编, 1964
  • [6] 中国区域地质[M]. 中国工业出版社 , 北京地质学院区域地质教研室编, 1963
  • [7] 全国地层会议学术报告汇编[M]. 科学出版社 , 全国地层委员会编, 1962
  • [8] 全国地层会议学术报告汇编[M]. 科学出版社 , 全国地层委员会编,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