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贸易对双方经济和就业的影响分析

被引:12
作者
段玉婉
蒋雪梅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关键词
中欧贸易; 投入产出模型; 增加值; 就业; 出口商品结构;
D O I
10.13510/j.cnki.jit.2012.08.012
中图分类号
F752.7 [与各国贸易关系];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6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考虑到中欧贸易的特点,分别利用中国反映加工贸易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和欧盟一般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2002年和2007年中欧贸易对中国和欧盟增加值和就业的影响;利用结构分解技术(SDA)分析了其随时间的变化的原因。分析发现中欧贸易对中国增加值和就业的总体拉动作用要远大于对欧盟增加值和就业的拉动,其对增加值的拉动效率却小于欧盟,另外双边贸易对中国增加值的拉动效率随时间而提高,但对中国就业和欧盟增加值和就业的拉动效率则在不断降低。文章同时对中欧贸易顺差进行了重新审视,发现利用出口增加值方法,中欧贸易顺差减少了9%-10%。
引用
收藏
页码:29 / 3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D].李莹.山东大学.2007, 03
[2]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Techniques: Sense and Sensitivity.[J].Erik Dietzenbacher;Bart Los.Economic Systems Research.1998, 4
[3]   中俄贸易商品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J].
万红先 ;
李莉 .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1, (05) :25-34
[4]   中欧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J].
邵玲 ;
谢建国 .
国际贸易问题, 2008, (04) :43-48
[5]   中国—欧盟贸易条件研究 [J].
李玉霞 ;
张昱 .
国际贸易问题, 2008, (03) :40-48
[6]   中欧贸易互补性研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内贸易理论的实证分析 [J].
王国安 ;
范昌子 .
国际贸易问题, 2006, (03) :61-66
[7]   中欧贸易与我国GDP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J].
陆芳 .
国际贸易问题, 2005, (03) :4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