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永平铜矿下盘网脉状矿化的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52
作者
倪培
田京辉
朱筱婷
凌洪飞
蒋少涌
顾连兴
机构
[1] 南京大学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
[2] 南京大学地质流体研究所
[3]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下盘脉状矿化; 永平铜矿; 江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618.41 [铜];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永平块状硫化物矿床下盘脉状矿化的流体包裹体的温度介于220~400℃,原始流体盐度5.1~9.3wt.%NaCl。第一阶段脉状矿化形成于较低的温度范围(集中于220~320℃),此后流体温度逐渐升高,形成了第二阶段脉状矿化(240~400℃),最后流体温度稍微降低形成了第三阶段脉状矿化(290~370℃)。在演化过程中流体盐度也发生变化。形成第一脉状矿化时流体盐度较高(为6~9wt.%NaCl)。第二阶段脉状矿化时流体盐度变化不大(5.1~9.1wt%NaCl),但该阶段流体明显发生过沸晦作用,造成了端员组分的流体盐度分别为1.2~3.3 wt%NaCl 和41.2~45.5wt%NaCl。第三阶段矿化脉的形成时,流体的盐度有所降低(3.5~7.9wt%NaCl),也可见到局部的沸腾作用。三阶段脉状矿化脉石英流体包裹体的 Cl-和SO2的含量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明显增高,到第三阶段降低;Na+、K+从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明显增高,到第三阶段有所降低。三阶段脉状矿化中的流体包裹体中均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碳(CO2)、硫化氢(H2S)和氮气(N2)等挥发组分,其中第二阶段脉状矿化中的挥发份相对其它两阶段脉较为富集。
引用
收藏
页码:1339 / 134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永平铜矿成矿流体特征研究 [J].
田京辉 ;
倪培 ;
范建国 .
地质找矿论丛, 2001, (01) :24-27
[2]   江西永平铜矿金属矿物化学成份及矿物包体特征 [J].
张学书 .
江西地质, 1997, (02) :41-49
[3]   论华南喷流-沉积块状硫化物矿床 [J].
徐克勤 ;
王鹤年 ;
周建平 ;
朱金初 .
高校地质学报, 1996, (03) :2-17
[4]   江西永平铜矿床成矿地球化学研究 [J].
何江 .
地质与勘探, 1993, (08) :8-12
[5]   论大陆地壳断裂拗陷带中的华南型块状硫化物矿床 [J].
顾连兴 ;
徐克勤 .
矿床地质, 1986, (02) :1-13
[6]  
流体包裹体[M]. 科学出版社 , 卢焕章等著,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