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北缘中生代火山-侵入岩铅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10
作者
杨祝良
沈渭洲
谢芳贵
陶奎元
沈加林
机构
[1] 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
[2]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和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铅同位素; 火山-侵入岩; 中生代; 大别山北缘;
D O I
10.16108/j.issn1006-7493.1999.04.004
中图分类号
P597.1 [];
学科分类号
070902 ;
摘要
大别山北缘中生代火山 -侵入岩的 14个全岩铅同位素组成表现为高的非放射性成因2 0 4 Pb ,较低的2 0 6 Pb/ 2 0 4 Pb比值和低且相对一致的2 0 7Pb/ 2 0 4 Pb比值 ,属于明显的低U/Pb体系 ,并暗示它们是由具低 μ值的源岩衍生的。同时其2 0 8Pb/ 2 0 4 Pb比值变化较大 ,显示源区具有不均一的Th/Pb比值。与区域铅同位素组成的比较研究表明 ,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与大别 -胶南亚省中大别地块中生代花岗岩长石铅同位素组成相似 ,总体上具有华北板块的铅同位素特征。从岩石系列的角度来看 ,橄榄安粗岩系列岩石具有最高的2 0 4 Pb含量和最低的铅同位素比值 ,碱性系列岩石具有最低的2 0 4 Pb含量和最高的铅同位素比值 ,而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则介于两者之间 ,表明不同系列岩石的源区在形成时代和性质 (或成熟度 )上具有较明显的区别。河南商城的玄武安山岩具有低的2 0 4 Pb含量和偏高的2 0 8Pb/ 2 0 4 Pb比值 ,说明其源区具有明显富Th的特征。
引用
收藏
页码:384 / 389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北淮阳花岗岩-正长岩带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J].
周泰禧 ;
陈江峰 ;
张巽 ;
李学明 .
地质论评, 1995, (02) :144-151
[2]   论“华夏古大陆”——铅同位素研究证据 [J].
张理刚 ;
王可法 ;
陈振胜 ;
刘敬秀 ;
于桂香 ;
吴克隆 ;
兰晶莹 .
地质论评, 1994, (03) :200-208
[3]  
同位素地球化学[M]. 地质出版社 , 魏菊英, 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