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低碳城市试点计划评述与发展展望

被引:24
作者
薛冰 [1 ]
鹿晨昱 [2 ]
耿涌 [1 ]
刘竹 [1 ]
张伟伟 [3 ]
李春荣 [1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污染生态与环境工程重点实验室
[2]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3] 北京富达尔城市发展咨询有限公司
关键词
人地关系; 应对气候变化; 可持续发展; 低碳城市; 低碳经济;
D O I
10.15957/j.cnki.jjdl.2012.01.024
中图分类号
F299.2 [中国]; F205 [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5 ; 020106 ;
摘要
全球气候变化的焦点问题,实质上是发展问题。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才能最终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作为许多重大环境问题的受害者及显著表现场所,城市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平台。目前,中国低碳城市建设正处于局部试验和区域实践推广的混合转折阶段。过去三年来,在世界自然基金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三大计划的引领带动下,中国低碳城市实践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高,低碳建设路径多样,但也存在着尚需完善的地方;未来发展中急需从评价指标体系建设、低碳城市规划编制、公众生活方式变革等方面推动中国低碳城市的务实发展。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长株潭城市群推进低碳城镇化的思考 [J].
唐娅娇 ;
谭丹 .
经济地理, 2011, 31 (05) :770-772
[2]   我国低碳旅游的内涵及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J].
唐承财 ;
钟林生 ;
成升魁 .
经济地理, 2011, 31 (05) :862-867
[3]  
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及潜能比较[J]. 王爱兰.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2010 (05)
[4]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路线图研究 [J].
潘晓东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 20 (10) :13-18
[5]   国外低碳经济研究动向分析 [J].
倪外 ;
曾刚 .
经济地理, 2010, 30 (08) :1240-1247
[6]   低碳转型的背景与途径——从哥本哈根会议说起 [J].
潘家华 .
阅江学刊, 2010, (04) :85-89
[7]   “低碳城市”的实现机制研究 [J].
李增福 ;
郑友环 .
经济地理, 2010, 30 (06) :949-954
[8]   从挑战中把握可持续发展的机遇 [J].
邓楠 .
求是, 2010, (03) :31-33
[9]   循环经济:低碳城市建设的路径与手段 [J].
冯会会 ;
苗红 ;
薛冰 ;
耿涌 ;
张伟伟 .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09, 2 (11) :17-20
[10]   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和治理模式分析 [J].
戴亦欣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9, 19 (03) :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