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劳动生产率的中国各产业生产率的测算

被引:21
作者
戴艳娟 [1 ]
泉弘志 [2 ]
机构
[1]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2] 大阪经济大学
关键词
全劳动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 投入产出表; 经济增长;
D O I
10.16538/j.cnki.jfe.2014.12.005
中图分类号
F249.22 [劳动生产率];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文章基于全劳动生产率(简称TLP)的方法估算了中国1997-2007年的生产率的增长,并比较各产业生产率的不同。与以往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率的测算结果相比,采用TLP方法进行估算的TLP增长率较高,这是由于TLP增长率包含了设备的技术进步所带来的生产率的增长。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在1997-2002年中国所有产业的平均"产业净TLP的增长率"是3%左右,"产业总TLP的增长率"接近9%,说明中国的生产率增长较快,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之一。
引用
收藏
页码:89 / 101
页数:13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我国行业层次的TFP估计:1981—2000 [J].
任若恩 ;
孙琳琳 .
经济学(季刊), 2009, 8 (03) :925-950
[2]   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相关争论的再探讨 [J].
林毅夫 ;
任若恩 .
经济研究, 2007, (08) :4-12+57
[3]   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1979—2004 [J].
郭庆旺 ;
贾俊雪 .
经济研究, 2005, (06) :51-60
[4]   中国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1952-1998 [J].
张军 ;
施少华 .
世界经济文汇, 2003, (02) :17-24
[5]   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与制度变革 [J].
王小鲁 .
经济研究, 2000, (07) :3-15+79
[6]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经济增长方式的“阶段性”规律——由东亚经济增长方式的争论谈起 [J].
郑玉歆 .
经济研究, 1999, (05) :57-62
[7]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其增长的规律——由东亚增长模式的争论谈起 [J].
郑玉歆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8, (10) :28-34
[8]   生产率与中国经济增长 [J].
李京文 ;
龚飞鸿 ;
明安书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1996, (12) :27-40
[9]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Debate: Determinants of Economic Growth in East Asia[J] . Edward K.Y.Chen.Asian‐Pacific Economic Literature . 2002 (1)
[10]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growth in East Asia: A critical survey[J] . Jesus Felipe.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 1999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