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城镇低保家庭聚居区的形成机制——以上海市杨浦区为例

被引:2
作者
何静
李京生
机构
[1] 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关键词
城镇低保家庭聚居区; 现状特征; 社会影响; 形成机制;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C913.7 [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保障];
学科分类号
1204 ; 120404 ;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带来了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转型。很多大城市出现了城市贫困人口聚居在城市特定区位的现象,上海概不例外。对杨浦区城镇低保家庭聚居区的调研发现,城镇低保家庭聚居区的形成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廉租房保障制度缺位,"重效率、轻公平"的城市规划价值取向,城市历史空间的延续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当下需要从住房保障和城市规划两方面采取行动,促进低保群体与中、高收入群体的社会融合。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5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建立一种空间演化的制度分析框架 [J].
张京祥 ;
吴缚龙 ;
马润潮 .
城市规划, 2008, (06) :55-60
[2]   海外简讯 [J].
李志刚 ;
何深静 .
国外城市规划, 2004, (06) :70-72
[3]   转型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规划的转型 [J].
陈锋 .
城市规划, 2004, (08) :9-19
[4]  
大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的理论与实践[M]. 科学出版社 , 吴启焰著,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