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东川式铜矿”的成因

被引:28
作者
龚琳
王承尧
机构
[1] 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
关键词
铜矿床; 泥质; 沉积成岩; 微晶; 粒屑; 层状铜矿; 有色金属矿床; 晶体; 碳酸盐岩; 白云岩; 云南; 东川;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云南东川地区,元古界昆阳群落雪白云岩中规模巨大的层状铜矿,1941年由谢家荣命名为“东川式铜矿”,用以代表与闪长岩有关的岩浆热液矿床。李洪谟、王尚文(1941年)、孟宪民等(1948年)对这一成因观点都有详细的论述。1960年后,孟宪民指出,东川铜矿可能为沉积成因。笔者在东川白锡腊、因民、落雪、汤丹等地,发现铜矿床中保留了很多沉积成岩的标志,同时根据脉状铜矿是变质脉、岩浆岩的同位素年龄小于层状铜矿等特征,从而提出了沉积变质的成因认识。1975年,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提出此类矿床应更名为火山—沉积—浅变质矿床。近年来,通过对含矿层的岩相和岩石学的研究、铜
引用
收藏
页码:203 / 211+297 +297-298
页数:11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