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使用抗凝、袪聚药物对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

被引:2
作者
陈署贤
林继宗
凌云彪
林楠
汤照锋
许瑞云
机构
[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胆外科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脾切除术; 血栓形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657.34 [];
学科分类号
1002 ; 100210 ;
摘要
目的:对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的预防性治疗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探讨术后预防性抗凝、祛聚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2006年3月~2011年3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手术治疗病例320例,纳入研究者120例。根据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及潘生丁、低分子右旋糖酐、川芎嗪等祛聚药的应用情况将120例分为三组,其中,A组60例,术后未用抗凝、祛聚药;B组35例,在血小板>300×109/L时行祛聚治疗,在血小板>500×109/L时,加用抗凝药物治疗;C组25例,早期(术后3~5 d)行祛聚治疗,在血小板>300×109/L时,加抗凝药物治疗。统计各组的PVT发生率及腹腔出血、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术后2周内A组、B组和C组发生PVT的例数分别为26例、12例和2例,发生率分别为43.3%、34.3%和8.0%。A组和B组的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003,P=0.960),C组的门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χ2=5.082,P=0.024)和B组(χ2=4.856,P=0.028)。术后3组病例引流管平均放置时间、引流液总量、术后第7天凝血酶原延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应用抗凝、祛聚药物能有效预防门静脉血栓形成。
引用
收藏
页码:73 / 74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D-二聚体对门静脉高压症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预测价值 [J].
邓美海 ;
邓鹏 ;
刘波 ;
汤照峰 ;
钟跃思 ;
胡昆鹏 ;
许瑞云 .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2006, (11) :1293-1295
[2]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手术后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防治 [J].
王茂春 ;
李澍 ;
朱继业 ;
冷希圣 ;
杜如昱 .
中华外科杂志, 2004, (05) :16-18
[3]   门静脉系统抗凝预防断流术后门静脉系血栓形成 [J].
薛涣洲 ;
张宏伟 ;
张颖霞 ;
姜青峰 .
中华外科杂志, 2000, (11) :5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