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品种‘肉芙蓉’为材料,研究其开花过程中碳水化合物的分配及其对有花枝上叶片(FL)与无花枝上叶片(NFL)净光合速率(Pn)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花衰败前,有花枝Pn明显低于无花枝,但可溶性糖含量却高于无花枝。与前一天17时相比,经过一夜消耗后,早晨8时有花枝可溶性糖含量没有显著差别,而无花枝的则较低,说明除光合作用外,还有其他途径为有花枝提供可溶性糖。花衰败后,两种枝叶Pn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差异逐渐消失。与花衰败前不同,经过一夜消耗后,早晨8时两种枝叶的可溶性糖含量比前一天17时都降低,表明为有花枝提供可溶性糖的其他途径在花衰败后停止工作,推测这一途径极可能与花的生长发育有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