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的计算——以浙江省为例

被引:100
作者
张恒义 [1 ]
刘卫东 [1 ]
王世忠 [1 ,2 ]
单娜娜 [1 ,3 ]
梁红梅 [1 ]
机构
[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 浙江财经学院
[3] 新疆农业科学研究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省公顷; 转换因子; 转换方法; 热值; 可持续;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22 [环境与发展];
学科分类号
083001 ;
摘要
生态足迹模型是分析人类对自然资本的需求和自然资本的供给情况的有力工具。为更加准确地核算中小尺度的生态足迹,论文建立了"省公顷"模型,明确了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含义与计算方法。在计算方法上,首次引入热值的概念,克服了不同类型生物产品不能直接加总的难题。以浙江省为例,应用本方法测算了2005年各类土地的均衡因子和各市土地的产量因子。其均衡因子分别是:耕地为2.82 s-nhm2/hm2;草地为0.11 s-nhm2/hm2;林地为0.35 s-nhm2/hm2;水域为0.17 s-nhm2/hm2等。结果与国际上通行的数值和国家公顷下的数值存在较大差异,但通过分析认为,文章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客观地表达了浙江省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是合理的。最后,指出文章所构建的方法简单易行,结果合理,该计算方法可推广到国家层面;在进行省域层面的生态足迹分析时,模型应采用"省公顷"对应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以使分析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82 / 92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基于全球公顷和国家公顷的生态足迹核算差异分析 [J].
吴开亚 ;
王玲杰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7, (05) :80-83
[2]   生态足迹方法的理论解析 [J].
徐中民 ;
程国栋 ;
张志强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06) :69-78
[3]   云南省15年生态足迹与承载力分析 [J].
陆颖 ;
何大明 ;
柳江 ;
李静若 .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6, (03) :93-97
[4]   1978年2003年中国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J].
陈敏 ;
张丽君 ;
王如松 ;
怀保光 .
资源科学, 2005, (06) :132-139
[5]   基于生态足迹的资源节约型发展初探——以杭州市为例 [J].
余万军 ;
吴次芳 ;
尹奇 ;
方斌 .
自然资源学报, 2005, (06) :122-130
[6]   陕西省生态安全及空间差异定量分析 [J].
任志远 ;
黄青 ;
李晶 .
地理学报, 2005, (04) :597-606
[7]   小城镇发展可持续性定量测度的生态足迹方法 [J].
杨海林 ;
宁丰收 ;
游霞 .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03) :253-256
[8]   生态足迹理论在青海省共和县荒漠化自然资本核算中的应用 [J].
王学全 ;
卢琦 .
林业科学, 2005, (03) :12-18
[9]   基于“国家公顷”计算城市生态足迹的新方法 [J].
顾晓薇 ;
王青 ;
刘建兴 ;
李广军 .
东北大学学报, 2005, (04) :295-298
[10]   荒漠化地区生态足迹及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分析——以科尔沁左翼后旗为例 [J].
宋轩 ;
杜丽平 .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5, (01) :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