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干旱区不同下垫面近地层湍流通量特征分析

被引:26
作者
涂钢 [1 ]
刘辉志 [2 ]
董文杰 [3 ]
机构
[1] 吉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中高纬度环流系统与东亚季风研究实验室
[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所大气边界层物理和大气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3]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近地层湍流通量交换; 下垫面; 半干旱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04 [近地面层气象学、近地面层大气物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1 ;
摘要
本文分析了2003~2005年半干旱区退化草地和农田下垫面近地层湍流通量日、季、年的变化特征,探讨了不同年份的气候背景和下垫面土地覆被对地气交换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半干旱区退化草地和农田近地层湍流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季变化周期;地气间通量交换年际间的差异主要受当年的气候背景影响,尤其是降水的影响;同时还受到下垫面覆被的影响。潜热通量和感热通量的能量分配比率呈反位相变化,且农田和退化草地的变化趋势相似,在夏季潜热通量所占比例均超过感热通量;两种下垫面的波恩比月均值变化趋势十分相似,量级接近,夏季低,春、秋季高;夏季退化草地和农田下垫面波恩比均小于或等于1。
引用
收藏
页码:719 / 725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感热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其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 [J].
周连童 ;
黄荣辉 .
大气科学, 2008, (06) :1276-1288
[2]   鼎新戈壁下垫面近地层小气候及地表能量平衡特征季节变化分析 [J].
王慧 ;
胡泽勇 ;
马伟强 ;
李栋梁 .
大气科学, 2008, (06) :1458-1470
[3]   半干旱地区吉林通榆“干旱化和有序人类活动”长期观测实验 [J].
刘辉志 ;
董文杰 ;
符淙斌 ;
石立庆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4, (02) :378-389
[4]   敦煌地区荒漠戈壁地表热量和辐射平衡特征的研究 [J].
张强 ;
曹晓彦 .
大气科学, 2003, (02) :245-254
[5]   中国北方干旱化的几个问题 [J].
符淙斌 ;
温刚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2, (01) :22-29
[6]   陆面过程实验和地气相互作用研究——从HEIFE到IMGRASS和GAME-Tibet/TIPEX [J].
王介民 .
高原气象, 1999, (03) :280-294
[7]   全球变化和我国未来的生存环境 [J].
符淙斌,叶笃正 .
大气科学, 1995, (01) :116-126
[8]   黑河地区绿洲和戈壁小气候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对比分析 [J].
左洪超 ;
胡隐樵 .
高原气象, 1994, (03) :23-33
[9]   Surface energy fluxes and control of evapotranspiration from a Swedish Sphagnum mire [J].
Kellner, E .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2001, 110 (02) :1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