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测资料对日蒸散发估算模型的比较

被引:8
作者
刘波 [1 ,2 ]
翟建青 [3 ]
高超 [2 ,3 ]
姜彤 [3 ]
王艳君 [4 ]
机构
[1]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2]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
[3]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
[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关键词
蒸渗仪; 陆面实际蒸散发; CRAE模型; Granger-Gray模型; 平流—干旱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26.2 [蒸发与蒸散];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设置于江西省南昌县的新型高精度自动蒸渗仪,于2007年9月1日至2008年8月31日的实测陆面实际蒸散发过程,检验了面蒸散发互补关系模型CRAE(Complementary Relationship Areal Evapotranspiration)、GG模型(Granger-Gray)、平流—干旱模型AA(Advection-Arid ity)3个逐日路面实际蒸散发模型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计算精度,并对计算误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该地区实测年蒸散发量为746.1 mm,采用各模型的推荐经验参数对该地区蒸散发的估算结果误差较大,普遍干旱条件下蒸散发的计算值比观测值偏小,而湿润条件下的计算值偏大。通过对各模型的经验参数进行调整,各模型对年蒸散发量的计算精度大为提高,但逐日蒸散发过程的计算精度改进效果有限,在7日的时间尺度上,计算结果显著优于逐日的计算结果,在此时间尺度下,AA模型仍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CRAE模型的估算精度相对较差,GG模型的总体计算效果相对最好。根据与蒸渗仪观测结果的对比分析,根据区域特征进行参数调整后的模型,需要在7日及更长时间尺度上,蒸散发模型的估算结果较为可靠。上述研究对全面认识陆面实际蒸散发特征、理解各蒸散发模型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模拟能力、正确认识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水循环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974 / 98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黑河流域不同下垫面水热通量特征分析 [J].
王维真 ;
徐自为 ;
刘绍民 ;
李新 ;
马明国 ;
王介民 .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 (07) :714-723
[2]   涡动相关仪观测蒸散量的插补方法比较 [J].
徐自为 ;
刘绍民 ;
徐同仁 ;
王介民 .
地球科学进展, 2009, 24 (04) :372-382
[3]   三种方法测定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蒸散比较 [J].
戚培同 ;
古松 ;
唐艳鸿 ;
杜明远 ;
吴力博 ;
赵亮 .
生态学报, 2008, (01) :202-211
[4]   基于互补相关原理的区域蒸散量估算模型比较 [J].
刘绍民 ;
孙睿 ;
孙中平 ;
李小文 ;
刘昌明 .
地理学报, 2004, (03) :331-340
[5]   黑河山区草地蒸散发量估算方法研究 [J].
王书功 ;
康尔泗 ;
金博文 ;
王新平 .
冰川冻土, 2003, (05) :558-565
[6]   中国气候变化的研究 [J].
王绍武 ;
蔡静宁 ;
朱锦红 ;
龚道溢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2, (02) :137-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