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换位摹物状语的句位实现及功能分析

被引:33
作者
卢建
机构
[1] 东京大学文学院言语情报科学东京部日本-
关键词
摹物状语; 摹物定语; 主观意志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H146 [近代、现代语法];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运用句式语法理论,对现代汉语中存在着的状定可换位现象的构成条件和概念结构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典型的摹物状语句和摹物定语句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句式,前者是主观的意志动作句,只有制作类的自主动词才可以进入该句式;而后者则是客观的状态达成句,因此只要能与句中的宾语相组配的任何动词都可进入。以此为出发点,我们认为摹物状语句的状语与摹物定语句的定语有着不同的语义内涵,前者的语义内涵可以大致概括为:状语:[主观意志性][动作伴随性][状态临时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同意以往的移位说、定语说以及简单化了的状语说,而是认为它们在我们头脑里有着不同的“意象”,各自有着不同的整体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99 / 10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4 条
[1]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典型特征 [J].
张国宪 .
中国语文, 2000, (05) :447-458+480
[2]   论“把”字句的句式语义 [J].
张伯江 .
语言研究, 2000, (01) :28-40
[3]   “在”字句和“给”字句 [J].
沈家煊 .
中国语文, 1999, (02) :94-102
[4]   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 [J].
沈家煊 .
中国语文, 1997, (04) :242-250
[5]   形容词重叠式作状语与作其它成分的比较 [J].
张爱民 .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6, (02) :67-78
[6]   语义蕴涵与修饰性成分的移动 [J].
刘大为 .
世界汉语教学, 1992, (01) :17-22
[7]   关于制约汉语语序的一些因素 [J].
胡裕树 ;
陆丙甫 .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88, (01) :55-60
[8]   定语易位问题刍议 [J].
李芳杰 .
语文研究, 1983, (03) :24-31
[9]  
从语序的三个平面看定语的移位[J]. 邵敬敏.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 (04)
[10]  
浅谈定语的易位现象[J]. 潘晓东.中国语文. 1981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