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中国教育史学科发展前瞻

被引:6
作者
周洪宇
机构
[1]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
21世纪; 教育史学科; 发展前瞻;
D O I
10.19992/j.cnki.1000-2456.2023.05.015
中图分类号
K092 [中国]; K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 K207 [研究、考订、评论]; G40-09 [教育学史、教育思想史]; G529 [教育史];
学科分类号
060203 ; 0603 ; 060301 ; 0302 ; 030204 ; 030503 ; 060206 ; 060202 ; 040103 ; 060207 ;
摘要
中国的教育史学科是中国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今已经走过了120余年发展历程。本文立足时代高度,从全球视野和中国发展两个大局,对21世纪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发展做了前瞻性思考。在新世纪,为更加有力地发挥教育史学科的作用,使之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中为学术和社会做出新贡献,第一,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更加自觉地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研究宗旨——充分体现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史是为了给当今教育改革提供经验和动力,突出研究外国教育史是为了给中国教育发展提供借鉴和方法;第二,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明确存史求真传承积累与鉴往知来资政育人的双重使命,充分发挥教育史学科在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践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方面的作用;第三,教育史学研究者应推动教育史学在与时俱进中追求多样性发展,大力开展跨学科研究与交叉学科研究;第四,教育史学研究者应努力构建中国特色的教育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在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教育史学中国学术话语体系中,教育史学研究者可以在五个方面努力:批判地继承中国学术传统价值取向的合理因素;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史学的思维方式;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学术理论范畴;批判地继承中国史学研究方法;批判地继承中国史学编撰体裁。
引用
收藏
页码:175 / 18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1]   关于当代中国史学话语体系建构的几个问题 [J].
瞿林东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2) :21-27+4+220
[2]   重写美国历史 [J].
德格勒 ;
刘纪琨 .
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 1983, (05) :24-26
[3]  
教育史学前沿研究.[M].周洪宇;周采.山东教育出版社.2019,
[4]  
新史学讲演录.[M].王晴佳; 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5]  
百年跨越.[M].杨孔炽主编;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编;.鹭江出版社.2005,
[6]  
教育史学.[M].杜成宪;邓明言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7]  
当代西方史学理论.[M].何兆武;陈启能主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8]  
当代教育史研究与教学的主要趋势.[M].(俄)卡特林娅·萨里莫娃;(美)欧文·V.约翰宁迈耶主编;方晓东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9]  
高等教育新论.[M].(美)伯顿·克拉克(BurtonR.Clark)主编;王承绪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10]  
西方史学的东方回响.[M].鲍绍霖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